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人类的希望—航空航天科学知识1》最新章节。
HAS3.2/3“山猫”舰载直升机
英国HAS3.2/3“山猫”舰载直升机主要用于反潜、搜索、攻击。1977年开始用于装备部队。其旋翼直径12.8米,机身长15.47米、高3.59米(折叠后长10.61米、宽3.75米、高3.20米),最大起飞重量5896千克,最大速度333/306千米/小时,航程593/620千米。装有功率为835千瓦发动机2台。主要武器为2枚反潜鱼雷或导弹、深水炸弹。主要设备有吊放声纳、磁探仪、雷达。
划时代的“一小步”
地球上亿万人的目光都通过电视屏幕紧盯着走出登月舱口的阿姆斯特朗。他花了3分钟才走完9级踏板的舷梯。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的第一个脚印。阿姆斯特朗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大地宣布:“对一个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对全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在此后2小时40分的月面探险中,两位宇航员展开了太阳能电池阵。安设了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还采集了22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的样品,并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电视谈话。7月21日上午11时15分,登月舱飞离月面之后与绕月轨道上的飞船会合。1969年7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12时55分22秒,“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首次登月后,安全降落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上。总统尼克松亲临打捞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主持“阿波罗”11号3位宇航员返航的欢迎仪式。
“阿波罗”11号飞船和3位宇航英雄,在人类发展史上永久地刻下了自己的姓名。
哈勃太空望远镜
以著名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哈勃”号太空望远镜,是迄今发射上天直径最大的望远镜,它总长12.8米,镜筒直径4.28米,主镜直径2.4米连外壳孔径为3米,全重11.5吨,是一座完整的“太空天文台”。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独立完成许多天文研究工作。
第一,它能够单个地观测星群中的任一颗星;第二,它能研究和确定宇宙的大小和起源,以及宇宙的年龄、距离标度;第三,它能分析河外星系,确定行星部、星系间的距离;第四,它能对行星、黑洞、类星体和太阳系进行研究,并画出宇宙图和太阳系内各行星的气象图。
化学电源
早期发射的卫星多用化学电源,如锌汞电池、锌银电池、镉镍电池。锌汞电池放电电流小,工作电压不平稳。镉镍电池能输出较大的功率,但比能量略低。20世纪50~60年代的科学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返回型卫星多采用锌银电池,它的放电电流和比能量都很大,是短期飞行航天器的主要电源。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多采用氢氧燃料电池,这种电源每组电池峰值功率高达12千瓦,无维护工作时间可达2500小时,并具有多次起动和停机功能。镉镍电池、镉银电池和镍氢电池常用作为太阳电池阵的蓄能器。
“和平”号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新一代航天站“和平”号进入太空运行,这是前苏联的第三代航天站。它在设计制造上作了许多重大改进,技术更成熟,设施更完善,工作生活条件更好。它的最大特点是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和6艘宇宙飞船或航天器对接,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成为未来空间城的雏形。从1987年2月6日发射的“联盟”4M2号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成功后,3月31日,“量子”号天体物理实验飞行器、4月23日,“进步”29号货运飞船先后都与“和平”号对接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四位一体的轨道联合体。
在航天站上,宇航员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学考察和实验工作,进行了地球资源勘察、天文观测、太空物理实验;还进行了太空植物栽培实验,从事了制造生产半导体材料和特种药物;考察了在太空长期飞行对人体的影响;还多次试验了舱外行走、太空安装作业,以及太空轨道转移等千百项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为人类进一步征服太空,在太空建立长期生活基地,以至为飞往火星等外星考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数据资料。
“和平”号航天站进行了许多大型科学试验工作,这期间还于1986年5月5日至1986年6月25日进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转移飞行”—在“和平”号联合体与“礼炮”7号联合体之间的穿梭飞行,进行了50多天的极其复杂而又十分顺利的空间站之间的往返飞渡。
“和平”号探空火箭
“和平”号探空火箭是中国研制的固体气象火箭。“和平2号”和“和平6号”气象火箭分别于1968年和1979年发射。“和平2号”气象火箭是两级无控制火箭,动力装置由两台不同直径(第一级255毫米、第二级205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火箭全长6.65米,重330千克。发射角为80°时,飞行高度可达70~74千米,用于探测20~60千米高度的大气参数。“和平6号”气象火箭为单级无控制火箭,用两种探测箭头:综合型箭头用于探测20~60千米的风、大气温度、压力等参数,火箭全长2.52米,重60千克;落球型箭头用于探测30~80千米的大气密度等参数,火箭全长2.31米,重58千克,火箭的直径均为161.5毫米。
核电源
航天器所用的核电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核反应堆温差发电器和热离子发电器,它们都是利用原子核的突变(裂变或衰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这些能量以热的形式输出,由热电转换器转换成电能。这种核电源寿命长、工作可靠、对核辐射、强带电粒子场和微流星轰击等的承受能力较强,常用于行星际探测器和部分军用卫星。核电源价格昂贵且不安全。1978年和1982年,前苏联的“宇宙954号”和“宇宙1402号”卫星载入大气层后造成了放射性污染。美国、前苏联等国仍在继续研制千瓦和数百千瓦级的核电源,以满足功率消耗日益增长的需要。高效太阳电池、聚光太阳电池和反应堆核电源正在发展中。
核动力卫星
核动力卫星是使用核电源的人造地球卫星。核电源具有适应能力强,运行阻力小等特点,适用于某些军用卫星和行星探测器。但由于卫星坠毁时会对大气和地球造成污染,核电源的使用会受到安全上的限制。
卫星用的核电源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功率较小,为几十至几百瓦;核反应堆电源功率较大,可达数千瓦至数十千瓦。美国在1965年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中,用反应堆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由于电源调节器出现故障仅工作43天。以钚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曾用于“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林肯”号试验卫星和“雨云”号卫星;前苏联在1967~1982年共发射了24颗核动力卫星,都属于海洋监视卫星。在外行星探测中,由于空间探测器远离太阳,难以利用太阳电池发电,必须采用核电源。
航天器轨道控制
对航天器的质心施以外力,以改变其运动轨迹的技术,称为航天器轨道控制。实现航天器轨道控制的装置的组合称为航天器轨道控制系统。无摄动航天器的质心运动服从开普勒定律。但是航天器受入轨摄动影响和需要变轨或机动时,则必须控制航天器质心运动的速度向量,以满足航天任务对轨道的要求。控制航天器的速度一般使用下列控制力:反作用推力、气动力、太阳辐射压力、电磁力和其他非重力场的力以及行星引力。
航天器的轨道一般由主动飞行段和自由飞行段组成。主动飞行段是航天器变轨发动机的点火段,变轨发动机熄火后是自由飞行段。航天器在脱离运载火箭后便进入自由飞行段。如果要改变它的轨道,就要插入主动飞行段。这个飞行段的时间程序和姿态控制是两个关键问题。
航天器姿态控制
航天器姿态控制是获取并保持航天器在太空定向(即航天器相对于某个参考系的姿态)的技术。航天器姿态控制包括姿态稳定和姿态机动两个方面。前者是保持已有姿态的过程,后者是把航天器从一种姿态转变为另一种姿态的再定向过程。在实现姿态稳定之前,通常有一个姿态捕获过程。如在卫星刚入轨时需要建立初始姿态;某种偶然原因使卫星失去正常姿态时,还需要重新建立姿态。几乎所有的航天器都需要采用某种姿态控制方式。实现航天器姿态稳定和姿态机动的装置或系统称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航天器电源系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新起点小说】地址:xqd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