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基地游览》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
h2class="text-title-2"基地首次发射失利/h2
1983年2日,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从8月12日起,至8月27日止,历时半月。
由于发射通信卫星在中国是第一次,且意义非凡,关系重大,所以会议对通信卫星发射中的各个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反复认真的研究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执行“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任务的报告》。
会议最后确定:
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83年底至1984年4月初。发射将准备三枚火箭、三颗卫星,万一第一次不成功,可再接着组织第二次发射!
同年9月8日,国防科工委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发射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的请示报告。
10月9日,胡耀邦、邓小平、杨尚昆、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人,审阅并批准了这一报告。
即是说,中国的第一颗通信卫星终于可以按计划实施发射了!
这一消息当即传遍了整个航天战线,所有参试人员无不为之拍手称快。
对地处偏远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来说,这一消息更像从远天吹来的一股春风。刚刚建成的发射场,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
之后,为了确保发射的成功,根据国防科工委的指示,西昌发射基地成立了发射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由西昌基地和航天部的16名领导及专家组成。担任现场发射指挥长的,是西昌基地司令员王世成!
1983年9月13日,“长征三号”火箭和“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从北京安全运至西昌发射场。王世成司令员代表西昌基地正式办理了交接手续。
火箭卫星的到来,对经历了14年艰苦创业的西昌基地的全体官兵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盛事。
他们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了这两个“贵客”。大家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高大威武的火箭,不少人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10月13日下午,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参试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首战告捷,一次成功”,基地举行了隆重的“331”任务誓师动员大会。
基地政委傅晓辉在会上宣读了“331”任务的动员令。司令员王世成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参试人员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夺取首次发射的胜利。
国防科工委参谋长张敏也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讲了话,他要求大家要深刻认识这次发射的重大意义和国际影响。
10月27日,国防科委老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从北京飞往成都,同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军区的谭启龙、王成汉、万海峰、杨分综、杨汝岱、蒋民宽等主要领导一起,听取了张敏、尚庆明、王世成和“331”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任新民等对这次发射的情况汇报。
28日,张爱萍一行又来到西昌基地,亲临发射场检查工作。张爱萍将军亲自视察了发射阵地、技术阵地和指挥控制中心等单位。
29日,在基地召开的排以上的干部会上,张爱萍又作了动员讲话。
他再次要求全体将士要用最大力量去完成发射任务,避免失败。并鼓励研制单位和试验单位要密切协作,团结一致,共同争取胜利。
张爱萍对西昌基地的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基地全体将士取胜的信心。发射场上的士气,空前高涨。
10月29日,按照分工,基地和航天部试验队的两班人马,开始对火箭、卫星进行地面测试。
测试中,所有人员始终坚持“五定”、“四不乱”、“五不操作”等岗位责任制度,从而确保了火箭卫星的测试质量。
“五定”,即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定设备、定协同关系。
“四不乱”,即聚精会神不乱想、专心致志不乱看、坚守岗位不乱走、严守岗位不乱捅。
“五不操作”,即没有指挥不操作、任务不明不操作、设备有故障不操作、协调不好不操作、口令不清不操作等。
12月底,卫星和火箭相继完成了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共排除了卫星方面的故障25个,火箭方面的故障89个,增加和修改了335个项目。
1984年1月1日9时,经测试后的“长征三号”火箭从技术阵地顺利转运到了发射阵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笔趣推文】【笔趣帝】《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文豪1978》【系统流小说】【新铅笔小说】【书彤网】《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玄鉴仙族》
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