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俄国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
建造背景
1910年1月,俄国驻伦敦和君士坦丁堡的海军武官同时向彼得堡递交了紧急情报,土耳其正试图从英国船厂订购无畏舰。尽管这些消息被当成谣言丢到一边,土耳其海军的扩军前景还是让俄国海军忧心不已。尽管如此,海军部并没有立即打算加强黑海舰队的实力。海军部认为必须节省经费留给已经开工的“塞瓦斯托波尔”级,以便她们能迅速完工应付德国人的威胁。但是内阁却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官僚们把黑海当成自己的后院,要求黑海舰队在任何时期都必须保证对土耳其海军的绝对优势。
这样,海军部不得不违反自己的心愿执行内阁会议的命令,准备为黑海舰队建造可以与土耳其新舰抗衡的无畏舰。海军参谋部以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为蓝本,制订了技战术标准。参谋部认为在黑海那样的完全封闭水域不需要23节的航速,能有最大航速20.5节和短时过载航速22节即可。
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重量分配给装甲防护和武器系统,来抗衡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性能的土耳其战列舰。炮塔装甲要从“塞瓦斯托波尔”级的203毫米增加到250毫米,火炮的最大仰角也要放大到35度。尽管最初出现了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但海军部最终还是选择了单一甲板平面布局。早期设想的102副炮也被更换为130毫米炮,以对付敌方排水量日益增大的驱逐舰。
1911年3月,杜马通过了黑海舰队扩军计划,5月份经尼古拉二世签署后成为正式法令。扩军法案计划到1915年为止,拨款一亿零两百二十二万卢布为黑海舰队建造3艘战列舰(每艘预算两千七百七十万),其余的钱用来购买9艘新式驱逐舰和6艘潜艇。
概况
海军部于1911年1月提出了黑海战列舰的大部分基本技术指标。使用柴油动力,并安装12门356毫米炮或5座305毫米三联炮塔。很显然,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同年4月,土耳其已经正式订购了2艘无畏舰,装备343毫米主炮。以英国造船厂的丰富经验和高效工作体制,土耳其人获得无畏舰并压倒黑海舰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海军部立即出面制止了技术部门关于柴油动力和五六个炮塔之类的讨论,当前要紧的是尽快为黑海舰队提供可以投入使用的无畏舰。
海军参谋部提出新舰应装备356毫米炮以获得对土耳其军舰的火力优势。但是炮兵技术委员会却表示异议,他们在4月份的报告中明确警告到:“奥布霍夫斯基工厂不可能在参谋部规定的1915年1月1日最后期限前,生产出足够数量能够装备黑海战列舰的炮身(37门)。如果非要使用356炮的话,那么必须将建造周期再延长一年半”。海军试图以向外国公司订购火炮的方法解决问题。参谋部先后向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维克斯公司,德国的克虏伯,奥匈帝国的斯科达以及法国的施奈德公司发出邀请,想让它们参与356毫米炮的设计竞争。
但是最后海军的研究认为,12门305炮可以对付敌方的10门343炮。头2艘舰计划装备305炮,最后1艘换上356炮。3艘无畏舰再加上一个总队的前无畏舰,完全可以打败仅装备2艘新式战舰的土耳其人。
由于情况紧急,海军部命令波罗的海船厂立即把“塞瓦斯托波尔”级修改为适合黑海作战的战列舰。海军部同时希望波罗的海船厂和海军船厂在完成“塞瓦斯托波尔”级后,会积累起足够的建造无畏舰的经验。这样把黑海战列舰也交由彼得堡的船厂建造,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建造周期。但是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现了,土耳其人会开放海峡的自由航行权吗?由于土耳其武装力量在1911年的土意战争中表现极为低劣,再加上英法意等强国也对土耳其海峡的封闭心怀不满。海军部期待着土耳其人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修改土耳其海峡航行条约,允许各国尤其是俄国军舰自由出入。不过没过几个月,俄国人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新战列舰的设计已经于1911年6月22日全面铺开,克虏伯和维克斯应邀参加。不过俄国人已经没有在国外造战列舰的打算,他们此举不过是为了借机会吸收西方先进的造船思想而已。国内企业除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外,还有位于尼古拉耶夫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工业联合体及俄罗斯造船股份公司参加竞争。设计中途,海军部已经取消了在彼得堡船厂造舰的意向。缺乏经验的尼古拉耶夫厂和俄罗斯厂各自找了技术靠山,维克斯公司和波罗的海厂。
9月2日,海军决定分别在俄罗斯厂和尼古拉耶夫厂开工3艘舰,俄罗斯厂获得大头,2艘舰的建造合同。11月中,双方的设计经过对比,俄罗斯厂获胜。尼古拉耶夫/维克斯方案的排水量为25100吨,比海军技术委员会要求的大,而且三轴动力系统不能满足参谋部关于使用4台主机的规定。10月30日,3艘战列舰同时举行了开工典礼,在俄罗斯厂造的命名为“玛利亚皇后”和“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尼古拉耶夫厂建造“叶卡捷琳娜大帝”号。
其实到“玛利亚皇后”开工时,其最终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为了加快进度,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为俄罗斯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完整的“塞”级舰工程图纸和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1912年4月13日,海军和俄罗斯船厂的合同正式签署。合同特别强调“玛利亚皇后”和“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应在1915年9月2日以前进行试航。
同年7月、8月和11月2日,全部图纸和建造方案完成后,“玛利亚皇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才真正进入了施工阶段。造舰师分别为科罗马季、В·П·科捷科和М·И·萨斯诺夫斯基。
3艘舰的工程进展比较顺利,1913年10月19日“玛利亚皇后”号首先下水,次年4月15日和6月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也分别滑下了船台。“玛利亚皇后”于1915年6月10日完工。“叶卡捷琳娜二世”6月27日改名“叶卡捷琳娜大帝”号,10月18日加入黑海舰队战斗序列。由于一些技术原因,“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917年6月28才竣工服役,而在此前的4月29日,她已经改名为“自由”号。的初稳性高为1.76米。
性能数据
舰长,宽27.33米,吃水8.3米,标准排水量:228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
动力:20座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19490千瓦;
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3000海里/16节。
武备:12门三联装305毫米主炮;20门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门,457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
装甲:主装甲带:上部203毫米,下部262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305毫米,指挥塔:305毫米。
舰员:1252人。
火力系统
炮和“塞瓦斯托波尔”级完全相同,炮塔是重新设计的。1、4号炮塔方向射界为310度,中间两座炮塔每舷各130度。之所以“玛利亚皇后”的炮塔射界比“塞瓦斯托波尔”级舰小,是因为其长度比较短,炮塔与上层建筑距离较小。火炮的最大仰角提升到35度,这样其最大射程可达24000米。
据称,火炮最大射速可达3发/分。主炮由2台盖斯勒M1911型指挥仪控制,前后指挥塔顶部装有蔡司5米测距仪。最后建成的“自由”的每座炮塔尾部还装备有1具英国产5.5米测距仪。
副炮是20门130毫米/L55炮(“自由”18门),弹重36.86公斤,初速823米/秒,射速每分8发。这样“玛利亚皇后”的副炮数量和威力都比“塞”级舰强很多,每门备弹245发。本来初始设计还包括在每座炮塔顶部安装2门75毫米短筒教练炮和4门47毫米高射炮。1916年10月,海军部命令将防空武器改为4门刚刚开始研制的102毫米速射炮。结果到大战结束时,102炮也未能上舰。所以每艘舰的高射武器各不相同,“玛利亚皇后”的每座主炮塔上安装1门75炮,“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1号炮塔顶部安装1门,4号炮塔安装2门75炮。“自由”的前后炮塔顶部传列装备2门新式76毫米高射炮,另有4门47毫米礼炮和4挺机枪。“玛利亚皇后”同样装备有水下鱼雷管,每舷2具,分别安装在前后炮塔弹药库内侧边缘,一共携带8条鱼雷。
推进系统
“玛利亚皇后”级有20座亚罗式三锅筒燃煤燃油混合锅炉,过热蒸汽压力17.5个大气压,分别布置在5个锅炉舱内。前锅炉舱布置了2排共5座锅炉,2号舱布置3座,3、4号炮塔弹药库间的3个舱内各4座。为了缩短建造时间,“玛利亚皇后”和“亚历山大三世”装备的帕森斯冲动—反动式蒸汽轮机,发电机和螺旋桨都是直接从约翰—布朗公司购买的。
1914年5月,1艘英国货轮载着“玛利亚皇后”的动力装置通过土耳其海峡来到尼古拉耶夫。这时距大战爆发,土耳其参战只有2个月的时间。“亚历山大三世”可没这么走运,她准备安装机器时战争已经爆发,土耳其海峡被封锁。英国人只好先用船把涡轮机运到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然后俄国再通过内河水道把这些笨重的大家伙辗转运抵尼古拉耶夫。凭借维克斯的指导,尼古拉耶夫厂自己生产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汽轮机。每台汽轮机由2台低压涡轮机和1台高压涡轮机组成。内侧的2台低压机组合力驱动内侧主轴,外侧主轴由高压机组带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她不是潘金莲》《从泰坦尼克号开始》《撞星》《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不正常型月》《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竞选神明》
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战列舰与巡洋舰传奇》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