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上)》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
综述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不少杰出人物。《子路背米孝双亲》、《缇萦上书救父》等数不胜数的故事,或载入史册,或流传于民间。
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在近现代中,由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摒弃了儒家孝道中的“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愚腐观念和居丧、庐墓等愚腐的孝敬形式与内容,而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孝道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礼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等进步思想,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其具体标志:
第一,革命者弘扬了“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老吾老”的传统,积极投身革命,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华的父老乡亲,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实现老有所养。
第二,革命者弘扬了“战阵无勇,非孝也”的思想境界,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把忠和孝统一起来,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其双亲并不视为大逆不道,相反,为有这样的子女而骄傲。
第三,强调从情感深处去孝敬自己的双亲。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革命者弘扬了这一思想,强调发自内心的孝敬情感。
第四,革命者批判地继承了“谏而不逆”的孝道,一方面在双亲有糊涂认识的时候,能够去耐心地说服,直至想通为止;另一方面,对坚持剥削阶级立场和思想的双亲不能被说服被改造时,能够从政治思想上去划清界线,坚定地做其阶级的“贰臣”,双亲的逆子,而投身于革命的事业中去。
本书所选的毛泽东、朱德、叶剑英、陈毅、刘伯承、彭德怀、刘胡兰等孝敬父母的故事,都打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充分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传统孝道的发展、升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于永玉,吴亚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