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艺术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绘画艺术更是如此。原始社会,人类思想还很幼稚纯朴,没有现代人类思想的复杂多样,因而画不出印象派、立体派的风格。他们的绘画可以说是生活的翻版,见到什么就画什么,即使不能做到精微俱备,却也能八九不离十,毕竟原始人中也有心灵手巧之人。
因此,从原始绘画中,我们更深信我们的观点:外星人到过地球。
196年,法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亨利·罗特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山区发现了400多处岩画,这批岩画大约是5千年前的作品。在数以千计的描绘得非常逼真的猎人、大象、牛、马、羊等作品中间,夹杂着一些现代的人像,他们有的穿着精致的短上衣,有的带着细长的文明棍,棍上还似乎安装着不明用途的盒子,使我们产生是收音机、对讲器之类的可笑联想。
但是,一个被罗特命名为“大火星神”的画像使我们吃惊:他头戴密封的头盔,头盔用一种按扣与躯干部服装连结,头盔上还有供观察的小孔,显然,这是一件“宇航服”,和今天的宇航员在造型上非常相近。特别要指出的是,这幅岩画的原件,超过5.5米。难道当年衣不蔽体的“野蛮人”,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搭起笨重的脚手架,来描绘这个在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怪物?而且在比例上如此协调。
当这样装束奇怪、笨头笨脑的人像不是一幅,而且是多幅的时候,当另二名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两手向前平伸,流露出一种潇洒风度的时候,这决不是一个爱幻想的古人的即兴之作,而是某种生活原型的真实写照。
糗大利亚西北部和中部也有一些动人的岩画:有的人身上穿着宽敞、舒适的宇航服,头上带着头盔,脑后像释迦牟尼像那样闪着层光,有的“宇航服”上居然有明显的拉链,身体下部有尾饰,头戴圆盔,头盔上还有观察孔,顶部有几根天线,整个身体外面还有一个椭圆形的防护罩。
阿兹特克地区土着人描绘的“光的儿子”之神,他举起双手,呈和解姿态。他们世代相传,古时代,有一种奇异的人类,自天而降,将自己的形象刻画于岩壁之上,然后又返回天空。因此,先民们把这样不可思议的人物视为神圣,保存至今。
中国殷商的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外星人的踪影,殷商人信奉的上帝“单”,就是来源于形如宇航员和机器人的图案。
形似宇航人物的岩画,世界各地皆有发现,特别是在中国宁夏贺兰山发现的岩石,更丰富了“外星人到过地球的”证据。
1969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一批岩画,约300多幅,多为人像画,很多画里都有形似宇航员的人像。这些宇宙人的形象多如同当今的宇航员形象,有一个圆形的头盔,有圆形观察孔,密封式服装,有的有天线,有的没有。总之,这种奇装异服,绝不是遥远古代的月R饰。那么这种服饰是谁穿着的呢?请看下面这幅岩画,地点在宁夏贺兰山南端中沟东,坐北面南的山石之上。山石为粉红色纱岩,画面宽21厘米,高42厘米,画面由老虎、山羊、狗、飞鸟以及飞碟、宇宙人组成,这组岩画构图巧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是难得的艺术佳作。制作方法为减地阴刻。在这组岩画中各种动物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画面左上方有两个似飞碟的飞行器,上部为圆形,下部有缺口,其下有一个典型的身着宇航服的人物,似乎是从飞碟中飘然落下。这个宇宙人有一个明显的大头盔,有圆形了望孔,肥大的衣裳和裤子,双脚着靴。
这些岩画都很庞大,因而作画者不可能做过细刻画,所以都带有速写与写意的意味,这也就成了反对者们的一个借口。反对者说这是原始人的随意涂抹,加上现代人的荒唐想象,就成了轰动世界的神话。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日三餐尚难保证的原始人类搭上脚手架,到岩石上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定是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才如此兴师动众,忍饥挨饿地祈求“神”的庇佑。那阴山岩画中的拜日图形,庄重虔诚,充满敬畏和神秘之感,与其说拜的是那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日、月,不如说拜的是陌生的、迫近的、攸关祸福、飘然而下的“巨鹰”。
若说贺兰山岩画与撒哈拉岩画过于单调(其实内容丰富),那么一些陶塑就更能说明问题。
本世纪20年代,来中国考察的瑞典考古学家安德森在甘肃购得几件新石器时代半山文化的陶塑半身人家,这个陶塑圆头、长颈,颈上似乎围着多圈金属软片,头上似乎戴着头盔,盔上有一对玻璃状的“风镜”。西北高原,风沙弥漫,风镜也许是必不可少的,但当这风镜、头盔与颈上颈下的服装连接得如此紧密、浑然一体的时候,除了防毒面具、宇航服之处,我们还能想象什么呢?
日本青森县龟丘这个地方,曾出土了一个常世神像,活像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一位名叫查伊希的美国船员见了这个神像的照片后,突发奇想:宇航服就该这样做!他给美国宇航局去了信,告诉了自己的设想,没想到美国字航局竟然给他回了信,回信中写道:“我们对您来信中提到的有关宇航服的假设,抱有浓厚兴趣。……我们通知您,您寄来的照片中的通讯设备、眼镜框的安装、柔软接头装置等有关部分都被采纳,并付诸宇宙服的设计方案中。”这不能不使人惊讶,5000多年前的东西,居然被现代人采纳运用,从而说明这些东西绝不是5000多年前的原始人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一定有一个“模特儿”,使作者对照着描摹,才使作品如此精巧生动,比例准确。
南非布兰德释格的白种女人壁画像,以及法国卢萨克的史前壁画,画中人物全是现代打扮。女的身穿短袖套衫和马裤,臀部包得很紧,戴着手套,还有吊袜带和便鞋;而男人则戴着帽子,穿着茄克衫和短裤。这些现代打扮,是我们那赤身裸体、穴处巢居的祖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更令人心悸的是,经考古学家细致鉴定,它们确是史前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壁画是作者对照“模特儿”创作的,或许就是出自“模特儿”之手。
最让人激动的还是帕伦克石棺浮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从那座韩城开始》《大清话事人》《力速双A魔法师[西幻]》《文豪1978》《终极火力》《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带着超市大逃亡》【花瓣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