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知识篇(五)

高温下的生命(1 / 2)

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宇宙知识篇(五)》最新章节。

高温下的生命

1936年,法国旅行家安让·里甫在千岛群岛的伊图鲁普岛的一条河边,发现一些肚皮朝天的“死鱼”,他很欢喜,心想这下就用不着去捕捞了。他把鱼放到锅里煮汤,当水烧到50℃左右时,“死鱼”竟在热水里游来游去,十分活跃。里甫很惊奇,解剖后发现这种鱼的皮很厚,当地人叫它们“不怕烫的鱼”。

希腊维库加的沸泉,水温高达90℃以上,里面却生活着一种水老鼠,它们活得十分自在,毫无不适之感,若把它们放在常温的水中,它们反而会被“冻死”。1984年,意大利学者在伯里群岛中的武尔卡诺岛附近水深2~10米、水温高达103℃的海底发现了一种新细菌的存在。

生命不但在常压高温中出现,而且在高压高温中也有发现。这是超越常识的现象,却又是不可置辩的事实。

1977年,法国科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海潜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下潜至3000米深处。在深水探照灯的光柱下,科学家们惊呆了:在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了5个生物群落!水温250℃,大气压强300个,这可是生命的绝对禁区,难怪连见怪不怪的科学家也要目瞪口呆了。有位科学家惊奇地写道:“我进入活火山口地区的第一个反应,就像孩子进了迪斯尼乐园。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景象--奇怪的粉红色的鱼、紫色的章鱼、一群白色的螃蟹、成千上万棕色的贻贝和巨大的白蛤。在火山口,一大片的蠕虫在一根根高达4米的竖管顶端,摆弄着松软的鲜红色羽毛状的东西,真像是在另一个星球上发现了生命。”

1979年4月,科学家又来到加利福尼亚湾以外的海底,到了水下2500米的深处。这里水温高达350℃以上,足以使铅熔化,却仍生长关成千上万的红色大蛤、管状蠕虫、白色螃蟹。而在红海北部海底,有些地方水温高达400℃,也还有这些生物的踪影。

我们通常认为,生物在80℃以上的环境中,组成生物骨架的蛋白质就要发生性变,分子结构就要解体,生物也就土崩瓦解了。而高压更会加快分解的速度,使生物灭绝得更快。然而上述那些奇怪的生物,它们确实在这种高温高压、没有光照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仿佛是在嘲笑人类对生命存在状态认识的肤浅。

这些生物为什么能耐高温呢?至今纷说不一。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们的机体构造和生理特性与普通生物并无两样,之所以能耐高温,是因为它们机体内有特殊的抗热因子或有耐热的酶。也有人认为,它们机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和细胞结构有微妙的变化,因此,在高温高压下能保持正常结构。

当然,真正原因还有待于探索,不过高温高压下能保持生命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冷、暗环境中的生命

2000~3000米深的海底,不仅压力很大,而且没有阳光,漆黑一片,除了海底火山附近,大多数地方还很冷。这样的地方,居然也有生命!这不能不使人更加吃惊。

1974年,日本人修理海底电缆时,发现2500米深的电缆上附着有虾、乌贼、章鱼、蜗牛、扇贝等15种动物。它们吃什么?科学家首先想到了这个问题。陆地、浅海的生物有一条“光合食物链”,是靠绿色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维持生命的存在。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地面生物就无法生存了。但是在2000~3000米深的海底,没有阳光的地方,各种生物又是以什么为食物来维持生命呢?科学家从海底采取的水样中发现了奥妙。原来海底热泉水从地下带上来许多硫酸盐,硫酸盐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有股臭鸡蛋味的硫化氢,一些细菌以硫化氢为营养大量繁殖起来,小动物就以细菌为食,大动物又以小动物为食,这样它们就形成了“硫酸盐--硫化氢--细菌--小动物--大动物”的新的食物链来维持一系列生命。

科学家们欣慰地舒了一口气,以为问题得到了解决,生物在冷、暗环境中生存的奥秘已经揭开,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1905年,日本科学家岛村英纪,乘坐法国深海潜艇诺特鲁号,下潜到日本海的襟裳岬海峡4000米处,测得海水温度在O℃以下。就在这种环境下,仍发现了很多海洋动物,有鱼类、海参、白粉虾、红色的海葵、5条腿和11条腿的海星,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动物,许多海底小洞中还有海蚯蚓。那些鱼的形状同浅海的很不一样,其中有两种更是奇特,一种鱼黑身白脸、身体粗壮、脸瘦得可怜,下颚上垂着两根尖刺,尾巴又细又长,能像蛇那样弯曲蜿蜒;另一种鱼黑底白斑,下唇和胸部垂着3根长刺,尾巴也细长能弯曲。

这些海洋动物对潜艇的强光及螺旋浆的声音没有反应,可见是又瞎又聋。

稍后,前苏联科学家在10000米的深海中发现一种黑色的小虾和一种扁鱼。美国科学家甚至用特殊的捕捉器,在110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捕到一种与虾相似的甲壳动物。

这么深的海底又黑又冷,不要说光合食物,连地热食物也没有,它们吃什么来维持生命呢?科学家无奈地摇摇头,摊开手:现在还不知道。

缺氧环境中的生命

大家知道,海拔愈高,氧气愈稀少。而氧对生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和动物来说,不吃食物还能活上10天半月,但不呼吸就顶多坚持2~3分钟。当然,你若练成了印度瑜伽术和中国的龟息大法,坚持的时间会异于常人,但那是经过刻苦锻炼获得的超常能力,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说明问题。普通人,升到四五千米的高处,就已大感不适了,更不要说六七千米的高度。地球上最高的居民点是5334米,再往上不带氧气瓶就难存活了。然而许多动物生活的地区大大超过了这一高度。棕熊、羚羊、岩羊等常在6000米以上的高山觅食,雪豹常年生活在这样高的山峰上,野牦牛还能在7000~8000米的山峰上活动。鸟类就飞得更高了,胡兀鹫常在9000米的高空盘旋,斑头雁能从10000高的空中飞越喜马拉雅山,往返于青海与印度之间。

这些高山动物是如何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的呢?原来它们血液中含有一种胎儿血红蛋白,约占血红蛋白总量的50%~60%。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比普通血红蛋白强得多,能有效地从肺泡中摄取更多的氧气;同时,它对氧的离解力也很强,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胎儿血红蛋白能给组织和器官释放出更多的氧气。此外,高山动物的毛细血管比平原动物多40%左右,这就更有利于向全身扩散氧气。另外高山动物机体在代谢活动中还有一套节氧的机制,能量的转化往往在无氧的过程中完成,这就大大节省了氧的耗用量。

人类的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的胎儿血红蛋白,遗憾的那只是在母体中时才具有,出生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胎儿血红蛋白很快就消失了。因此对人来讲,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是人类生存的禁区。可是事实又使这几乎成了定论的说法站不住脚了。几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生理学家约翰·威斯特在智利奥坎基尔查山峰考察时,发现了一种蓝血人种,他们浑身青蓝,连血液也是蓝色的。

奥坎基尔查山峰高耸人云,蓝血人住的地方海拔在6600米以上,这里的气温常年都在-50℃~-40℃,山上冰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含氧量不及平地一半,而蓝血人却常年在那里生活。据考察,他们可没有练什么瑜伽术或龟息大法。这种蓝血人种,探险队在撒哈拉大沙漠也曾发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绕床弄青梅 其他 / 全本
绕床弄青梅
洛阳bibi
夏乐乐和祝好从小一起长大,住在一个大院,上的同一所学校,钻过同一个被窝,一直到高三那年她没绷住给祝好递了封情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40万字一年以前
顶级掠食者 其他 / 全本
顶级掠食者
by水千丞
真正的顶级掠食者,掠夺最好的生存资源,捕食最顶级的猎物188男团第11本来啦~
64万字一年以前
天倾之后 其他 / 连载
天倾之后
佛前献花
我们的世界被污染了。超凡生物的出现,鬼怪的传说,修行与进化,奇物与术的碰撞,跨界的大门被打开,有人争渡,有人逃离......这一切的开端都在天倾之后。
235万字24天前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其他 / 连载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于是,一个木讷腼腆、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不仅改变了人生轨......
157万字2个月前
阵问长生 其他 / 连载
阵问长生
观虚
修界九州,道廷一统,世家压迫,宗门垄断,修道壁垒森严。底层修士修道无门,灵石匮乏,度日维艰。十岁的墨画,先天体弱,散修出身,家境贫寒。即便苦心修炼,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如蝼蚁的炼气修士。直到他的识海中,出现了一块道碑。可以领悟天道阵法,无限增强神识。墨画将借道碑,破碎修道壁垒,铸就无上神识,彻悟仙道阵法,问鼎长生大道……
31万字一年以前
志怪书 其他 / 连载
志怪书
金色茉莉花
松风吹断茶烟,白云堆里,神仙安眠。不觉梦起当年,村口树下,老人讲古,那些惊呆幼童的神仙鬼话、狐精山怪,不真也不幻,诡谲也浪漫,仍是觉得妙不可言。
88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