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雾气升腾,笼罩成一片朦胧。透过一片白茫茫,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若隐若现。一双瞳孔隐匿在暗处,发出的光,刺破黑暗。
“喂,黎子,喂——”
黎素从梦中被拍醒。迷糊中才想起自己在路边站着睡着了。她刚刚从家里摔门而出,打了一通电话给顾晨后,就在路边等着。
“喂,又吵翻啦。”这听起来不像个疑问句,因为疑问句末尾都会升调,这是小学老师教过的。
黎素给了她一记“明知故问”的眼神,就搭着她肩膀说带她去个地方。
根本就没好过,怎能用“翻”这个词呢?
第二章
刚刚那个梦,黎素不知道做过多少遍了,再诡异再神秘也会因为出现的次数过于频繁而变得像温水般很好下咽。只是因为总那么巧,刚好缺少那么一秒可以拨开云雾的契机,导致她因谜团未解而心心念念。那双瞳孔到底是谁的?是卖鱼丸的老爷爷?还是她的爷爷?然而总在关键时刻,像有人主导着她的梦境般,及时撤掉。
白昼渐渐落幕,接着就是黑夜的紧凑跟上。这人间总是这么个样,忙碌得不留余地,永远不会给人留下喘气的空白,让想钻空子的人无处安放。
黎素和顾晨经过一个商场,附近灯光璀璨,人群喧闹。两人背对商场穿过红绿灯,逐渐远离人群,最后拐进一个小道,隐没在人烟稀少的小巷深处。小巷幽暗沉寂,只有偶尔依靠万家灯火散发的微弱照明依稀瞥见的一只来历不明的猫一闪而逝的尾影。
这路即使闭着眼黎素也能走。两人不知穿梭迂回了多少个拐角,最后才在一条小巷尽头望见昏黄的灯光。
那里有个夜宵摊。
走出巷子,视野瞬间开阔。黎素跟老板点了50串羊肉串,和两份粥,才带着顾晨在一个靠墙的座位桌下。
“真有你的,还能找到这里来。”顾晨环顾了下四周,冷冷清清的,安静得能听见碳炉里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她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个城中村。曾经这一片地域都是农村,包括刚刚经过的商场所在的那一块。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要扩张,于是这里就有一部分土地被征用,现在这块没被征用的就成了繁华的边缘地带,没了从前纯粹的孤立和纯朴,多了份尘世的纷扰。
这是一个与巷子另一边的霓虹闪烁截然不同的世界。
顾晨问她怎么发现的,她也不过是在多少个离家出走的游荡中不经意遇见的。从此就成了她活在这个人间的藏身一角。
此时的黎素盯着烤炉上升腾的烟,良久都没有回应。
太浓了,不似盛着鱼丸的锅里被打开的烟,不薄不厚,朦朦胧胧,隐约可见烟雾背后的脸。这个反而浓得像是原子弹爆发的蘑菇烟,激烈、呛人、催泪。
黎素想起小时候经常光顾一家鱼丸小吃摊,就在学校附近。那家摊主是一对老夫妇,老奶奶忙着给煮好的鱼丸加料和招待总是心急推挤的小顾客,老爷爷则坐在轮椅上看管在煮的鱼丸。每次,黎素总是安静的站在那里,不争不抢,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打开锅时,升起的腾腾烟雾后老爷爷微眯眼的模样楞得出神。这让她想起了她的爷爷,那时,甚至现在依然不知身处何处的爷爷。
如今,那个由一双老人互相扶持而支起的小摊,已不复存在。关于他们的去处有过多种说法。
但无论如何,黎素知道,这世上,曾经有过靠一个太阳伞支起的简陋小摊是她眷恋而追寻的人间清欢。
“明天和我去个地方。”她直接忽略顾晨的问题,抛出一个陈述句。
第三章
在顾晨驻唱的酒吧睁着眼睛度过一晚,次日凌晨5点黎素就和顾晨搭上离城的最早一班车。
车子渐渐远离城市中心,往偏远的乡村地区驶去。
这个方向最终会到达她寻找的地方——记忆里的老故乡。
村子离所在城市中心不过10公里,大巴车程大约1小时,而这却是她十年来第一次回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