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百里两个无人区
当花谷正统帅大兵第三次进军太岳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复杂是可想而知的。威风,这自然是第一感觉,浩浩荡荡,枪炮齐鸣,天上有飞机助阵,地下有战车驰骋,3万大军虽不能投鞭断流似的截断一河沁水,确也是以铁壁合围,把个陈赓、薄一波围得水泄不通。这种第一感觉再辅之以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确乎是美妙的。但是,做为和陈赓打交道非止一次的老手,花谷正似乎还有第二感觉。那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恐惧什么?是怕陈赓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诡计吗?是,也不是,尽管你大兵压境,可就怕他来无影,去无踪,铁壁合围也围不住啊!不过,围不住倒也无妨,打跑了也行。问题是你不打他时他又来打你了。而如此拉锯,又何谈“山岳剿共实验区”这一浓墨重色彩的具体实施?对了,说来说去,花谷正打心眼里是对此项“实验”本身的恐惧,为什么非在太岳山上搞试验?为什么非找陈赓搞试验呢?我花谷正的一世前程完全系于此一“实验”了啊!而每一想到此处,他就不能不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10月21日,花谷正的大网从八个方面向沁源县城开始袭扰。不出花谷正所料,尽管大兵如云、密密麻麻,天上还有飞机侦察,但这3万大军一路杀来,竟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战斗。那么,陈赓和他的上万八路主力又钻到哪里去了呢?花谷正不得其解,但他立即就向各后方基地发报:务求谨慎防守,不得随意出战,如发现陈赓主力,速报勿误。
当太阳落山,余辉洒满河川的时候,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的鬼子在沁源县城会师了。可是,这大会师的最高指挥者脸上却并没有一丝胜利的喜悦。迎接他们的,只有城门两侧墙壁上巨大的标语“一年战胜希特勒,二年打败日本鬼。”“咬紧牙关,度过黎明,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还有一首打油诗,则以中文日文两种文字用白漆刷在城门洞里:
花谷正,真不歹,
上次跑了今又来;
上次偷偷溜着走,
今番小命留下来。
除此之外,偌大的沁源城里,找不到一只鸡,一头猪,一口锅,一粒粮,更不要说找人、找八路。
轻装疾进的日军,本来就是没有带多少干粮。有的甚至连行军壶都是空的。经过一天的奔波,肚饿了,口渴了。好不容易赶到县城,按照花谷正以战养战的计划,这会儿该是饱餐一顿了,却不料不仅吃饭谈不上,就连喝口水也得到5里地以外的沁河边去取。县城所有的井都给封死了。
花谷正有些茫然了。“无人区”,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字眼。本来,按照冈村宁次的安排,此次“山岳剿共实验”的重心就在于给八路制造一个“无人区”,使得“军民一家”的八路无“家”可归,把老百姓统统圈进城里和划定的据点内,让八路在深山老林里都喝西北风去吧。可以说,这个“无人区”的计划,虽不是冈村司令官和花谷正本人的发明,却一定是对付陈赓、薄一波等对手的有力武器。花谷正还给他的这一计划定了一个可怕的名字——囚笼政策。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花谷正的计划还仅仅是纸上谈兵,而陈赓、薄一波倒给他送来一件绝妙的礼物——偌大的沁源城,包括沁源城周围的几十个村子,眼下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无人区”。
怎么办?花谷正不愧是皇军将领中的佼佼者,“囚笼”而不得笼之,脑子一转便出了新招:采取“楔入”战术,在沁源通往外地的三条大路上,选择重点大村大镇做为据点,重兵屯扎,每日以据点为核心,向外出击搜刮民财。鬼子们每日早起出发,日落而归,上山钻沟,见人就抓,抓不住就开枪打死,对不作为据点的村庄实行三光政策,抢回大批的粮食、木料、砖瓦,钢铁等等,赶回成群的牛羊,并强迫人民挖战壕,修炮楼,筑地堡,建水牢。
花谷正还横下一条心:这一回真是来了就不走了。
形势的发展,焦灼着人们的心。眼看鬼子摆出了长期驻扎的架势,民兵游击队每次干扰袭击,敌人不但不肯撤走,反而加紧进行修碉筑堡,并且在县城还修了飞机场。为了减轻根据地军民的压力,迫使敌人早日撤军,转移到外线的部队在陈赓司令员统一指挥下,于白晋、同蒲铁路两侧敌人空虚之后方频频出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