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
龙潭大胜尽开颜
由于是顺水,舟行极速。天明即过了芜湖江面,当舟抵和县境内兔耳矶时,李宗仁忽从望远镜里发现沿北岸江面有帆船百数只扬帆等驶。且有兵士蜂涌上船。李知北岸均系敌军,显然是敌军在企图偷袭,正在这时,大江之中,忽出现一个小江轮,向“决川”号飞驶而来。
小江轮临近时,轮上人用喇叭筒问:“是李总指挥的船吗?”
“决川”号上人忙答:“正是。”
对方又喊道:“陈总指挥在我们船上,务请李总指挥停船一晤。”
这个陈总指挥是谁?就是陈调元,其率兵守芜湖。陈调元此时为甚急急地乘船迎李宗仁呢?原来,他接到了唐生智的密信,信中称陈为“老师”,书中言他已决定东下沪宁,盼望陈能与他合作。陈如愿合作,则请为先锋,如不愿,请将芜湖让开,莫阻唐军东下,以免误会。陈调元接到这信,惊得面如土色,他既不愿与唐军合作,又不敢与唐军作战,也不好用明电示南京,思来思去,只好在江中截下李宗仁的船,报告此事。
陈调元的小江轮截住了李宗仁乘坐的“决川”号,两轮相停,陈到了甲板上,向李宗仁喊话。此时,李宗仁因突然发现了江北敌情,便只用手向他略招呼了一下,依然全神贯注地望着江北。这时候,但见江北的江面上,百余艘帆船已起锚,正乘风破浪向“决川”号而来。时敌舰亦不知“决川”号上乘坐李宗仁等。待帆船临近时,李宗仁下令舰上所有火器一起开火,帆船亦还击。双方在短距离内隔船互射,但见烟雾弥漫,枪弹横飞,风摧浪卷,水花四溅。20分钟后,北军大败而逃。李宗仁这才长出一口气,忙问陈有何急事。陈调元急将唐生智密信报告了李宗仁。李宗仁要他速回芜湖不提。
李宗仁同谭延恺、孙科抵南京后,马上电令第十九军,言有敌兵在兔耳矶一带渡江,着速派兵前往剿灭;旋又命令夏威,将驻南京近郊的总预备队8个团迅速东调,往乌龙山后方集结。孙科对此不解,问李宗仁何以要做这样军事调动,而不及时向南京要人们报告庐山之行经过。李宗仁道:“哲生,据我判断,敌军白日在兔耳矶强渡,显示以声东击西手法,故布疑阵,吸引我军主力于长江上游,而他们则从下游乘虚渡江,我此举为将计就计,要敌自投罗网。”
孙科闻言,一笑不答。就在这天夜里,国民革命军驻乌龙山脚下的一军防守区域,果有北军偷袭成功。原来,一军将士只注意江面对岸之敌,不料北军从右翼友军处出现。一军将士仓促应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乌龙山有炮台7座,竟让北军占领了4座。
北军怎个布置?当蒋介石下野消息传出后,孙传芳大喜。在此之前,蒋百里又以唐生智的特使密会了孙传芳,言唐愿与孙协手两下夹攻南京人马。孙得了这个底数,更是高兴。然孙也是一代枭雄,唐一撅屁股,孙即知其要拉什么屎。他深知唐意欲收编蒋桂兵力。于是,其答应蒋百里,令其转告唐,言其定当配合。蒋氏下野,人心浮动,孙决定先期发动攻势,冀师“先入关者为王”的故事,意欲独吞东南。蒋、桂军如被消灭,唐军则微不足道了。然孙如此大的举动,竟没有开军事会,只与参谋长孟星奎、秘书长万鸿图几个人随便谈谈,便草率决定发动6万大军倾巢出动,抢渡长江,背水决战。连经常与其晤面的蚌埠戒严司令马葆珩事先也不知一点消息。在集中命令下达后,孙才谓马葆珩道:“我们决定大举渡江,收复江南。”
时孙渡江人马分为三路,第一路以郑俊彦为总指挥,由浦口渡江,进下关,抢占南京;第二路军以刘士林为总指挥,率其部第十三师、马葆珩第十一师、上官云相第四师、段承泽第九师、崔锦桂第八师、陆殿臣第十二师为主力,于大沙口处渡江,占龙潭车站,会攻南京;第三路以马玉仁为总指挥,率所部由扬州攻镇江。孙为使北伐军之海军为己服务,遂重金贿海军司令杨树庄。杨表示于战争中守中立。孙的战役部署是前两路夺取南京,后一路切断宁沪路。
8月27日拂晓,刘士林部第十三师、段承泽第九师、崔锦桂第八师,乘江面大雾,首先抢渡成功。又时值国民革命军部队换防,故北军上岸后未能查觉,使得乌龙山炮台遭到袭击。
北军6万人马抢渡长江之后,便成背水破釜沉舟之势。因而,战斗开始便异常激烈。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十二师陈继承守卫的栖霞山主要阵地被北军攻克,一军人马纷纷向后撤退至三座炮台死守。北军继续猛攻。李宗仁得此情,知道情况紧急,乃电令夏威自乌龙山阵地向东出击。夏威遂指挥人马,夺回栖霞山一部分阵地。北军也停止了攻击,固守所占阵地。
翌日,双方又于栖霞山展开了一场恶战,对这一带高地,双方反复拼夺,革命军寸土必争,北军寸土死守,只杀得烟尘蔽日,血流成河,尸体狼藉,从清晨杀到中午,又从中午杀到红日西斜。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明瑞真急了,把衣服一甩,带头攀藤附木,奋勇冲锋。师长带了头,士兵们自然勇气大增。偏在这时,有数艘英国兵舰停在长江之中,遥遥观战,见北军退到绝顶,情势危殆,便不顾国际公法,悍然开炮攻击革命军。一时之间,栖霞山上炮声隆隆,烟雾蔽天。英舰本为好意援助北军,孰料滚滚烟尘竟遮掩了视线,李明瑞趁势一声呐喊,率队攻上了山巅,山巅数千之敌,全部被擒。
在栖霞山争夺战激烈进行之时,龙潭亦为北军所占。镇江、高资、南京、上海之间的铁路及电讯交通俱已断绝。在这十分紧急的关头,白崇禧来到了镇江,镇江距龙潭仅数十里,白立即坐镇于此,指挥反攻。首先电令驻京沪路东段的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就近率部向龙潭反攻;电令从常州开往杭州的第一军第二师刘峙,回师往援;电令驻沪杭路的第一军的一、二、三、三十一师,星夜驰援。
有人问了,白崇禧怎么这么巧就到了镇江呢?说来这其中还有段插曲。原来,在蒋氏下野之后,胡汉民、吴稚晖等也先后去沪。南京方面只有何应钦、白崇禧、李烈钧、李宗仁等支撑,时军饷奇缺。当李宗仁赴九江,上庐山面会武汉国民政府要人时,白崇禧去了上海,打算向上海的商界、金融界筹措军饷应急。因为蒋氏下野,北伐军徐州的大败,孙传芳北军大举南下,武汉国民政府派兵东征,使得上海金融界心中忐忑不安,将信将疑。皆托词推诿。白崇禧在沪两日,均无结果。他原定25日下午4时返回南京,由于事无结果,不能离沪,故推迟了返回时间。结果,他原计划乘坐的那列火车过了镇江便翻了车,原由是北军把道轨拆了。白崇禧翌日赶到了镇江,得知敌情,便立即在镇江组织了前线指挥部,布置了人马。
由于蒋介石在下野之时,曾密嘱其嫡系部队一军的各师团长,要他们保存实力,因此,蒋氏人马对白崇禧的命令,阳奉阴违。但命令又不能不从,只得缓缓奔南京开赴。
当白崇禧在镇江调动兵马,意欲夺取龙潭时,孙传芳也赶到了龙潭,在龙潭中国水泥厂设指挥部坐镇,指挥督战。卫立煌和刘峙两师,亦因寡不敌众,纷纷后撤,乃至溃不成军。位于南京东南大门的栖霞山,是时也为北军三度攻占。北军便衣队已在南京尧化门出现,一时间,南京人心浮动。政府各机关、党部、报馆都纷纷摘下牌子,准备撤退,城内一片混乱。
当时吓坏了两个人,一是谭延恺,一是孙科,这两人一日数次给李宗仁打电话,谭延恺心急火燎地对李宗仁说:“德邻哪,可莫把我们请到南京当俘虏呀!”
李宗仁只得略做安慰。激战到第三天晚上,李宗仁严令夏威率其所部,务将栖霞山拿下。命令下过之后,李宗仁坐了下来,点了支烟,心中思忖道:“怎么一军的战斗力如此之差呢?”一夜苦思苦想,不能成眠。到了第二天微明,忽然一阵心血来潮,坐立不安,内心焦躁异常,便决计到第一路军总指挥部去看看。当车抵第一路军总指挥部巷口时,李宗仁见巷口内人声嘈杂,行李拥塞街巷,似正做撤退的准备。巷口的人员见李宗仁来了,都自动让开了一条路。李宗仁下车,步入了总指挥部。当他进了何应钦的指挥室内,见何正吩咐参谋整理文件和行囊。李宗仁忍不住说道:“何敬公,看这样子要撤离呀?”
何应钦猛抬头一看是李宗仁,脸色很不自然,说道:“德公这么早就来了,我正说要到你那里去呢,我准备出城去收容部队。”
李宗仁道:“敬公,收容部队是师团长的事,如今战事这样紧,这些事何必由你这总指挥去做?”李见何应钦不语,又道:“我在巷口见你机关人员把行李都捆好了,是不是准备开拔呀?”
这时,何应钦把双手一摊,无可奈何道:“德公,总司令下野之后,一军军心涣散,他们不打,我又有什么办法?”
李宗仁说:“目前首都危在旦夕,你一离,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呀。”
何应钦为难地道:“德公,栖霞山两失两得,都是你的第七军夺回的,我这一军真是不行了。”
李宗仁双眉一挑,火了,他几乎喊道:“敬公,你若在此关键时刻离开首都,宗仁对你可不客气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