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
法庭雄辩亮真凭
针对张学良,南京的步调来得很急骤,也很周密。26日蒋介石到京,27日中央党部开会欢迎委员长平安返京,会上就决定组织高等军法会审张学良,29日国民党政府下令李烈钧为本案审判长,朱培德、鹿钟麟为审判官。李烈钧是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前后追随孙中山,曾任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张作霖当年就是通过他与孙中山进行联系的,张学良一直把李烈钧视为长辈。30日,李烈钧拜会蒋介石。坐定后,李烈钧进言:
“张学良发动事变是‘叛逆’行为,有谋害主帅的打算,但悔改及时,又亲送委员长回京。愿委座念惜他国恨家仇在身,有对国事偶生幻想的心理基础,恕其过激,宽大为怀,赦免对他的处分而释放他回西安戴罪立功。”李烈钧完全是为蒋介石着想,愿借此机会而使国人崇拜胸襟“宏伟”的委员长。蒋介石直着眼睛听着,一声不吭。李烈钧又借古喻今:“我国历史上有两个人:一个是齐桓公,不追究管仲对他曾有射钩之仇,却拜管仲为相。另一个是晋文公,寺人披几次要谋害他都未得逞,后来有人又要谋害晋文公,寺人披得到消息赴往晋丈公处告发,晋文公不肯接见,经寺人披说明来意后,晋文公宽恕他并接见他,结果又免受一次暗害。这两桩历史典故可否作为本案的参考,请委员长核示。”蒋介石于咳两声,似乎要发话了,这可是一锤定音哟,李烈钧全神贯注。好一会儿,蒋介石金口玉牙,只说出六个字来:“君慎重审理之!”此言过后,再没有了下文。
李烈钧走了,蒋介石又召见黄仁霖——在西安被关押过十一天的委座的“殉葬品”。
黄仁霖家居上海,大难不死而侥幸荣归,他向宋美龄请假,准备回沪和家人欢渡新年。他的请假立即获准,宋美龄而且对他的勇敢和忠诚很有赞扬,他回家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南京就来长途电话、要他立即回京。一到南京,蒋介石单独接见他,说道:
“汉卿在首都将要接受军法审判,审判以后,我把他安排在孔先生中山门外的乡间住宅内暂且居住。审判前后,我要你去照料,他。安全措施已经部署好了,你去负责办理就行。西安的阵势你是身有所历的,所以我也就想到了你。眼前是一项很微妙的任务,对你来说也是很有些意思。我相信你自会妥善处理的。”
张学良暂住在北极阁宋子文的别墅里。
有一天,蒋介石派来的一位侍从副官仍在客厅里等着张学良。一见他进屋,站起来说:“副司令,政府有许多人建议,您能否写个东西,让委员长消消气。南京这边飞短流长,搅得委员长很不自在,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宋子文打圆场:“汉卿,既然陪委员长来了,顺手写上几个字,算是一个过场,何必认真。”
张学良想,自己送他回南京,头都磕了,作个揖又算啥?于是挥笔写下这样几行字:
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犯纪律之大恶,兹纷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之责罚,请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将来。凡有利于国家者,学良万死不辞,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
蒋介石捏住这个纸片,从容不迫,显得豁然大度:“此事我不介意,由政府去处理。”政府心领神会,说张学良是军人,把这封信转于军事委员会,最后转给高等军事法庭。
28日,张学良身边渐渐清静一些了。东北知名人士闫宝航接到宋子文的通知,也关心张学良的前景,很快赶来了,候在大厅里。这时,宋子文先进来见他:“我与蒋夫人、张副司令现已商妥,请你去一趟西安,告诉他们,张副司令几天内就回去。副司令有一封信带给杨虎城先生,让他把那五十一架马丁飞机放回来,抗战时离不了这批家伙,别损坏啦。”
“我可以和张副司令见见面吧?”
宋子文将闫宝航领进小客厅,张学良忙起来握手。电话室铃响,宋子文被人叫出去了,闫宝航问:“宋先生让我告诉西安,你几天内就回去,这,有把握吗?”
张学良低下头沉默片刻,说道:“我这次举动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待我怎么样我不在乎。”闫宝航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张学良机警地环视一下屋子,以手指向西北方向,轻轻地说,“他们不让我回去,那边能答应吗?”闫宝航领会了,轻轻点头。宋子文进来了:“闫先生,您走以前,蒋夫人要见见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以机缘觅长生》《真灵九转》《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美食:美食系神豪》【齐齐读】《斗罗:七杀惊绝世》《穿书后成了狼孩》《松田的酒厂二周目》【新思路小说网】《竞选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