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后险关腊子口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的一仗。腊子口是通往岷县的一个奇峻的隘口。这一仗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聂荣臻和林彪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就说:“根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的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一军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即根据毛泽东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肖华连同四团干部,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则驻在朵里寺等待消息。
16日这一天,四团还没有到达腊子口,在路上就打了两仗。打的都是鲁大昌十四师派来堵击红军的,它的两个营都被我们打垮了,消灭了它一部分。
下午4时,四团先头营开始在腊子口接敌。部队在腊子口外,边看边惊叹腊子口真是一处天险。要北上,非走此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漫漫土山中,居然有此险峻地形。口子很窄,只有三十来米宽,仿佛这原先本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了似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还有一条咆哮奔腾的河流,称为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山坡上还修了不少碉堡,仅在右岸半山峭壁的碉堡中,就有一连兵扼守。山口往里,直到岷县,有纵深配置。敌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四个团都驻守在这一线。四团当时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他们的作战方案被批准了。
黄昏前,迂回部队已动员完毕,不用说同志们该多高兴了。他们和侦察连的同志组成一个整体,并且集中了全团所有的绑腿,拧成了几条长绳,作爬崖之用。勇士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背挂冲锋枪,腰缠十多颗手榴弹,在王团长的率领下,开始渡腊子河。
开头,试图徒涉,但下去两个人,还没到河心,便被水冲走,喝了几口水才被救了上来。于是,大家只好用几头骡子来回骑渡。
人多时间紧,他们又想了个办法,砍倒沿河的两棵大树,叫它倒向对岸,一下子就添了两根独木桥。
几百人渡过去,太阳已经落山了。
还是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捷足先登,将随身带着的长绳,从上面放下来,后面的同志一个一个顺着长绳爬上去。
天已经擦黑了,他们往上爬呀爬,不停地爬着。渐渐地看不到人影了,只是偶尔传来小石子滚落下来的响声。
正当团长率领迂回部队渡河、攀登时,杨成武又跑到担任突击的六连进行了紧急动员。
二营六连原属四方面军二九四团,是由1个营缩编而成,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许多胜仗,有着光荣的历史。编入四团以后,表现一直很好,特别是与原四团的同志,团结得非常好。二营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同志做出了表率,三个连队都很突出。他们与一、三营亲密无间,互相帮助。眼下,六连能够也应该在巍巍的腊子山麓,汹涌的腊子沟畔树下他们的历史丰碑!选择突击连的时候,杨成武和团长意见一致。
……
杨成武部署完毕,又去看了看右边的陡壁,参谋长李英华同志正在指挥迂回部队有条不紊地攀登山峰。哗哗的水声,急骤的枪声掩护他们的行动。
王开湘同志短促的声音,从河对面传过来。
侦察连上去了,一连长毛振华同志带着一连上去了,二连上去了……
我仰视山顶,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现在那个立下特殊功勋的苗族小战士正在顶峰帮助后面的同志攀登。
迂回部队上去了。于是,按照计划,为了麻痹敌人,六连从正面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那20个突击队员在连长杨信义、政委胡炳云的指挥下,以密集的火力作掩护,手持大刀和手榴弹,悄悄向隘口独木桥边运动。狡猾的敌人,凭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有恃无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到战士们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向红军反击,一团团的火光在隘口翻腾飞舞。
突击队员们见此情景,急得直冒火,待敌人的手榴弹一停,又冲了上去。但几次冲锋,都没成功,先后伤亡了几个同志。
“打,不让兔崽子抬头!”年轻的一排长,见冲不上去,便命令机枪手狠狠射击。机枪喷出的火舌映红了半边天,激烈的枪声在山口震荡着,子弹打得敌人阵地上的岩石直冒火星。但是,仍压不住敌人。就在红军突击队前进的道路上,敌人投入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爆炸着。
杨成武又组织人员,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喊道:
“我们是北上抗日的红军,从你们这里借路经过,你们别受长官的欺骗,让路给我们过去吧!”
“赶快交枪,交枪不杀,还发大洋回家!”
顽固的敌人,不管红军怎么宣传,还是骂红军,并吹牛说:“你们就是打到明年今天,也别想通过我们鲁司令的防区腊子口!”
敌人的谩骂与手榴弹的还击,激怒了红军的勇士,他们纷纷要求再次冲锋,而且立誓:“天明前一定拿下腊子口。”
毛主席和军团首长这时又一次派人来前沿了解情况,问突击部队现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
上级首长的关怀,激励了战士斗志。杨成武和营干部一起分析敌情:已经打了大半夜了,再有三、四个钟头天将破晓,鲁大昌拥兵五、六个团在岷县县城,只隔着一座大山,敌兵力比我们的要多得多,如若延迟下去,鲁部真的倾巢增援,他们几个钟头就能赶到,那局面将更严重。可是上山的那支迂回部队,仍不见信息,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也还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王开湘同志他们一定也遇到了困难。但是眼下时间紧迫,任务逼人,不能再拖下去了。
大家统一了思想,便重新组织火力与突击力量,再次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