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尖兵:中国成功发射系列气象卫星》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
第12章建立风云二号地面站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国,我国政府决定在研制极轨气象卫星的同时,也开展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研制,以建立我国的气象卫星体系。
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必须依赖大型地面站,才能开展天与地的对话。否则,将无法发挥作用。
当时这种规模的地面站只有美国、苏联和日本有,但中国人要搞。
1988年,“风云2号”气象卫星研制工作开始正式启动。同时,“风云2号”卫星地面站的研制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建立一座大型地面站。
这座地面站作为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卫星应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据处理中心、系统运行控制中心、设在北京的主测距站以及设在广州、乌鲁木齐和澳大利亚的3个副站,它们与设在全国的上千个数据收集平台、中型资料利用站等系统组成了我国的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但要建设这样一个大型地面站也绝非易事,有关部门就人选问题考虑再三,最终确定由经历丰富、成果丰硕的我国著名卫星应用专家童铠出任总设计师。
由童铠担纲大型地面站的研制,是当之无愧的,也使童铠的同事们在创造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征程中,平添了许多信心。
童铠1931年出生在长江转弯的北边小城泰州。他兄弟5个,6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童铠排行最小,哥哥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1946年童铠进入了苏州,开始了职业高中生涯,学的是电机和无线电专业,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机电专家。
解放后,童铠进入青岛山东大学电机系电信组。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9月,童铠幸运地走进留苏预备部。两年后正式进入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学院学习。
1959年初,童铠参加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当他答辩后,他的以严厉出名的导师激动地走上前,动情地说:“在我们这里,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你是我第13个研究生,可是,你也是最好的一个,你为我赢得了骄傲。”
说罢,紧紧地搂着他,久久不愿放开。
回国后,童铠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工作,工作还没开始,他就被借调到西安军事电子工程学院担任教学任务。
在学校里,他当上了学校新建的微波多路通信教研室的负责人,不久又被调回国防部五院任十二所无线制导总体室副主任,主持洲际导弹无线制导的总体方案工作。
1978年春天,是祖国的春天,是科学的春天,也是童铠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里,童铠喜事不断。他主持研制的某型雷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并且他还当上了北京市的人大代表。
20世纪80年代,童铠走进被命名为“450工程”的办公室,升任为副主任,并兼“450工程”副总设计师,协助著名航天专家任新民、陈允方等做系统总体工作。
夜以继日的连续作战,使童铠大病一场,差点失去生命。然而,他坚持了下来,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也因此升任为卫星总设计师。
从此,开始向人生的更高处攀登。
1988年,童铠众望所归,成为“风云2号”卫星指令与数据获取站总设计师。
童铠和同事们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就明白,他们所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然而,卫星已经上马,不能没有地面站,在此时向国外伸手买一个,当然比较省劲,又不担风险。
可是,钱呢?钱在哪里?那昂贵的外汇让你听而生畏。为国争光的强烈使命感逼迫他们负重上路了。
气象卫星在天上以每分钟100圈的速度运转,以保持稳定,只有0.6秒对准地球由东向西扫描。
每次扫描形成一条线,每幅圆盘图由2500条线组成,每条扫描线在星上变成高速数据码传到地面数据获取站再由数据获取站中同步数据缓冲设备配准展宽形成圆盘图。
同步数据缓冲器是地面站的关键设备,没有它就好像人类没有心脏。
据了解,这种设备只有美国才有。童铠他们面临着3条路:一是向国外学习研制技术,二是花钱买一套设备,三是自己干。
关于向国外学习,中国人向来不乏这种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
问题是这种顶尖技术,人家是保密的,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就更加要受到关照,很难开口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长生从御兽师开始》《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那年花开1981》《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替嫁多年后》《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西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穿书后成了狼孩》《被首座抛弃之后》
王金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