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栎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卷劳动技术活动第16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沈文翰鼓励工人说:“废料是‘聚宝盆’、‘摇钱树’,实现四化离不了它。”
党委书记捧了一把“黑雪”对刘宝忠说:“老刘,这个问题你可得和工人一道想办法解决啊!”
那两位德国专家走到宋学文面前,竖起大拇指说:“好,中国真有能人!”
1957年,全国总工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全国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
在增产节约活动中,在内蒙古电机变压器厂,有一位以艰苦创业著名于全国的劳模沈文翰。
1906年,沈文输出生在河北省三河县的一个贫农家庭。解放前,他先后在太原五金电料行、绥远电灯面粉厂、呼和浩特市发电厂当工人。
1949年9月,呼和浩特市解放前夕,国民党破坏了市内的整个供电系统,全城一片黑暗。
1950年2月,呼和浩特市解放已经150多天了,市内的照明供电因缺乏变压器仍没有恢复。党派驻发电厂的工作队为此十分焦急。
就在这关键时刻,沈文翰决心修复一批报废的旧变压器代用,让全市重放光明。他得到了驻厂工作队的积极支持。
沈文翰带领一批工人不分昼夜抢修,从70多台废旧变压器中修复了40多台,为市内恢复供电起了关键作用。
沈文翰因贡献卓越,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被授予全国劳模称号。
1958年,沈文翰调到内蒙古电机变压器厂担任技师,负责建厂工作。当时,这个厂还是一片荒地,没有厂房和必要的设备,连制造电机变压器的原料都极为缺乏,因而上级不得不准备停建。
这时,沈文翰心里十分着急。他知道,辽阔的内蒙古要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没有电机变压器,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把变压器制造出来,让发电机转动。
沈文翰马上组织了几名工人,找来一辆排子车,从他原工作过的发电厂拉回来一批没人要的破铜烂铁,边设计边干,用这些废料搞出了土设备。他们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新中国10年大庆的前夕,制造成功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台560千伏安变压器。
1972年,沈文翰离开了他亲手创建的电机变压器厂,又去创建东风电机厂。
这个厂当时还只是变压器厂下属的一个小厂。厂里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力量。
沈文翰带领这个厂的工人走出去,给农村社队和厂矿修电机、水泵、变压器,既支援了农业,增加了收入,又培养了技术力量。
与此同时,沈文翰还通过挖潜革新,利用废料,制造了13台设备,把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厂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生产小型电机的大工厂。
有人说,沈文输为创建这个工厂,身上曾脱掉一层皮。这话并不夸张。他在露天作业时,曾被烈日晒昏过;他因脚被砸伤,肿得象馒头一样,也没休息过。
有一次,沈文翰的右手食指被机器截掉一节,鲜血淋漓,中午把他送往医院,包扎完后,他回家吃了中午饭又到工厂上了班。他就是用这种拼命精神,在1975年已经干出了1985年的活,被誉为“沈铁人”。
1976年,沈文翰已是70岁的高龄。在这古稀之年,他想的是为现代化再出一把力,这国家多一些贡献。就在这一年,他又承担起要把一个只搞些回收的破棚子,改造成修旧利废车间。
这个所谓的车间,只有几个家属女工,沈文翰来的时候,这里连一把手锤工具也没有,破棚子里只有一些回收的废料。
几个女工听说要把破棚子改造成修旧利废车间,信心不足。沈文翰鼓励她们说:“废料是‘聚宝盆’、‘摇钱树’,实现四化离不了它。”
他亲手用这些废料作成了刺头、板尺、手锯、虎头钳等30多件工具,增强了大伙的信心。
沈文翰的修旧利废车间初步建成后,就开始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生产电机变压器离不开矽钢片,制造一台变压器剩余的矽钢片,边角余料占原料的40%。这些边角余料,过去大部分当作垃圾填了坑,沈文翰看着直心疼。
为了变废为宝,沈文翰造了一台剪片机,把回收来的矽钢片边角余料裁剪成不同的规格,用它们制造了7台电焊机、两台变压器、一台升压器、一台手动鱼鳞冲压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空想具现的大贵族》《洞中避难所》《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华娱调教师》《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西幻]》《她被赶出侯府后》【跳跳糖小说】《破云2吞海》《闻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