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水清清:引滦入津工程胜利竣工

第15章 南团汀人为工程搬迁(1 / 2)

第15章南团汀人为工程搬迁

南团汀大队是光荣而又苦难的,它的历史刻在村中老人额头那纵横的皱纹里。

南团河村中有一座“三官庙”。“三官”,传说是龙王爷的外甥,管水的。南团汀人为镇火神爷而修了这座庙。那是一座颇堂皇宽敞的庙宇。

南团汀人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他们最早地把这座庙宇改成了学堂。南团汀的学堂在周围出了名,100公里地以外的人都有来这里上学的。因此,外面人称这村是“礼义村”。

清朝的时候这村里出过秀才、举人、进士……就差状元了。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区。

1943年日本鬼子来这个村“扫荡”,一下子掳走了63名无辜的乡亲。有人说送到了日本当苦役,有人说送到东北当了“马鲁太”!

最先站到那“扫荡”后的学堂面前的,是两个共产党人,一个是区长王维舟,一个是区委书记赵其田。两个共产党人,带领南团汀人,在那古老的土地上,唱起了令人亢奋的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人们组成了妇救会、儿童团、民兵、老头队他们扛着土枪,扛着长矛,在区委书记带领下,偷袭三屯营,把地雷挂到敌人门楼上!民族的文化也决不容许摧残。被毁坏了的学堂,要重新建起来,区长和群众一起脱土坯,垒“课桌”。

南团汀群众当时接待了多少共产党人、革命者,数也数不清,他们有冀东暴动的组织者,有冀东军工部的“新华队”,有入关南下的大军!

南团汀的群众自己吃糠咽菜,也熬出一锅锅的粥端给人民子弟兵,有玉米的、高粱的、红薯的。

老人们感叹说:“那时节,共产党的章程一呼百应啊!”

1947年土改后,区委书记王守训一次动员,南团汀100多青壮年报名参了军,200多户的村庄,平均每两户就送走一个亲人!

他们披红挂花,在滦河码头登上木船,整整3只木船啊!船上挂着“南团汀翻身团”的横幅,在惊天动地的锣鼓声中,顺滚滚的滦河南下县城。

他们撇下自己年迈的父母,撇下刚过门的媳妇,撇下新出生的婴儿,投身到斗争队伍中。

1983年3月1日,县委苗望贺书记和杜县长带着工作队进村的时候,南团汀竟是两个非党员群众威信最高,一个是大队长吴月生,一个是副大队长吴万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谨言 其他 / 连载
谨言
来自远方
一朝醒来,穿成高富帅,李谨言双手叉腰,仰天长啸,老子终于翻身了!可惜高富帅上头还压着帅二代,新鲜出炉的李家三少,因为神棍一句批语,即将成为楼少帅的第四任“...
193万字10个月前
阵问长生 其他 / 连载
阵问长生
观虚
修界九州,道廷一统,世家压迫,宗门垄断,修道壁垒森严。底层修士修道无门,灵石匮乏,度日维艰。十岁的墨画,先天体弱,散修出身,家境贫寒。即便苦心修炼,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如蝼蚁的炼气修士。直到他的识海中,出现了一块道碑。可以领悟天道阵法,无限增强神识。墨画将借道碑,破碎修道壁垒,铸就无上神识,彻悟仙道阵法,问鼎长生大道……
31万字一年以前
志怪书 其他 / 连载
志怪书
金色茉莉花
松风吹断茶烟,白云堆里,神仙安眠。不觉梦起当年,村口树下,老人讲古,那些惊呆幼童的神仙鬼话、狐精山怪,不真也不幻,诡谲也浪漫,仍是觉得妙不可言。
88万字1个月前
想入媛媛 其他 / 全本
想入媛媛
空中云点
丈夫常年在外,寂寞儿媳和公公同一屋檐下,一场情感纠葛,伦理大戏。…
9万字一年以前
绕床弄青梅 其他 / 全本
绕床弄青梅
洛阳bibi
夏乐乐和祝好从小一起长大,住在一个大院,上的同一所学校,钻过同一个被窝,一直到高三那年她没绷住给祝好递了封情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40万字一年以前
如见雪来 其他 / 全本
如见雪来
杨溯
高冷禁欲猫妖攻X吊儿郎当流氓受-秘宗甲级通缉犯苏如晦病重惨死,甫一醒来,便发现已是五年后,他成了秘宗首徒桑持玉的新婚夫侍江却邪。桑持玉,苏如晦的生死宿敌,昆仑秘宗最负盛名的武官。昔日的天之骄子,不知犯了什么错被废右腿,满身鞭伤,苟延残喘。罢了,看在他这么惨又长得俊的份儿上,冰释前嫌吧。苏如晦心想。苏如晦一面为他治伤一面感慨,“这鞭子抽得你浑身没一块好肉,谁对你这么狠?真不是人。”桑持玉静静抬眼,道
70万字一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