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大毒枭
美国巴尔的摩一对新婚夫妇,索雷尔利和葛利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大毒枭大汉格雷的帮手明德尔的陪同下开始了蜜月之旅。
这本应是人生最神圣和最甜蜜的一次旅行,如今却被一笔肮脏的毒品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从阿姆斯特丹带回一大批海洛因。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行三人首先飞往哥本哈根。在明德尔的安排下,在哥本哈根买了两条硬盒装的马可波罗香烟和一瓶威士忌。
几个小时后,这三个美国人出现在阿姆斯特丹。明德尔为这对新婚夫妇在一家旅馆里预订了一个房间,然后向他们道了一声“蜜月愉快”后拿着香烟匆匆离去了。
几天后,明德尔交给索雷尔利两条暗藏着毒品的香烟。然后他们将从芝加哥机场入境,将毒品交给前来接应他们的人。
索雷尔利夫妇依照指示,一路上他们与明德尔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一到芝加哥机场,明德尔立即消失在人流当中。索雷尔利夫妇在通过海关的检查口时,因为他们买了许多新衣服,海关人员忙于计算税款,对那些免税品连看也不看,就将他们放行了。
机场接客大厅里,大汉格雷的副手斯塔基和弗兰基迎候在那里。斯塔基将他们送上去巴尔的摩的班机。到达国际机场时,大汉格雷正在那儿翘首以待。从机场去华盛顿的路上,格雷在轿车上付给了他们10万美元的酬金。从此,格雷的贩买网中又多了两名冒险者……
堂·坎贝尔是美国华盛顿司法机构下属处理大案的刑事处处长。他的责任是在这个国家的首都根除吸毒。然而,毒品却仍源源不断地流入华盛顿,这使他十分沮丧。他不十分清楚这么多的毒品来自何处。华盛顿警局、联邦调查局和联邦缉私署也都不甚了了,毒品走私交易日益猖獗,警方疲于奔命。
但就在形势日益艰巨的情况下,对于堂·坎贝尔而言,查毒与反官僚主义似乎要花费同等的精力。华盛顿的警察不信任联邦调查局,联邦调查局也不肯让别人插手他们的事务,而缉私署又只想单枪匹马地干。坎贝尔明白,如果他无法把这些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协同行动,他永远也不可能阻止毒品的流入。
坎贝尔的机会出现了。上述几个部门同时发现有一家希弗斯特酒店实际上是一个毒品批发中心,于是坎贝尔命令他的助手,司法部的莱博维茨检察官来处理这件案子,并协调几个部门通力合作,进行侦察。
莱博维茨检察官身高6英尺,体格健壮,长着一头棕色卷发,一脸络腮胡子。嘴唇下面的一个小小的疤痕使他那张年轻的脸庞增添了特征。从美洲大学法律学院毕业以后,他进了美国司法部。5个月的时间里,他的精力全扑在希弗斯特酒店一案上。巧妙地将缉私署的一名特工打入了希弗斯特酒店的走私集团内部,经过多方查证,将这家酒店的老板投进了监狱。
经过这次行动,使三个部门都认识到了联合行动打击贩毒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一个特别小分队由检查官莱博维茨负责。
经过充分准备,特别小分队撒下了一张网。他们向全国每一个出入国境的关卡发出一份名单,大汉格雷、斯塔基、弗兰基一伙人的名字都在上面。
这年春天,弗兰基从阿姆斯特丹乘飞机返抵芝加哥奥哈尔机场。弗兰基把护照、海关申报单递给移民局的工作人员洛奇。她看了弗兰基一眼,便按手续先检查了护照和海关申报单。一切无误后,她在护照和申报单上盖上图章。最后,洛奇按了一下电脑。电脑告诉她,弗兰基是个走私海洛因的嫌疑犯。她不动声色地把护照和海关申报单还给了弗兰基,向他点头示意手续完毕。弗兰基走后,洛奇立即给上司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机场检查员古丁已经接到通知,要他仔细检查弗兰基的行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