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6章任启明进藏勘测青藏公路
1953年11月15日,任启明率领一批人用汽车沿着那条牺牲众多人和骆驼的路重新探一遍,看能否走车。
探路队总共约30人,由任启明主管全盘,齐至鲁负责行政事务,李德寿负责翻译兼警卫工作,他是青海藏族人,藏名叫顿珠才旦。
当时技术人员奇缺,青海省军区派来两名军事测绘员,担任公路简易测绘工作。其余是20多名赶骆驼的民工。探路队配备有50多峰骆驼,20多头骡子,3匹马,两辆木轮大车和少量武器弹药,并载有几千斤粮食和部分医疗器械等物资。
他们从香日德出发,沿着柴达木盆地的南部边缘前进,300多公里都是戈壁荒滩,人烟渺渺,偶尔可见红柳沙丘。
解放前,军阀马步芳曾在这一段地方修过简易公路。由于修建质量低劣,从不养护,大段大段的路基被沙石覆盖或被洪水冲毁,路形已难辨认。过格尔木以后,就没有公路了。
格尔木至黑河近1000公里。茫茫高原上,戈壁、沙滩、草地、没有人烟,骆驼队的行迹也很难辨认。
后来,他们发现沿途有倒毙的骆驼,凡有死骆驼的地方,天空总是招来成群的老鸦和秃鹫,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地有民谚说“天上老鸦叫,死驼当路标”他们便远看老鸦,近找死驼,寻找着踪迹前进。
大家离开格尔木70公里时的昆仑山脚下,有一道深长峡谷,长约1公里,宽10来米,深30多米,深渊底下急流冲击,发出轰轰的巨大声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峡谷两岸峭壁上仅有一条盘旋上下的羊肠小路,人畜可勉强通行,大车却难以通过。
驼工中有的会干石匠活,出发时,带了少许炸药。他们经过两天察勘峡谷的地形、选线、炸石修路,闯过第一道难关。赶着大车继续沿着格尔木河迂回而上,登上昆仑山口,西行不几天就是楚玛尔河了。
在这里大家了解到,楚玛尔河是长江3大源流的北支,距格尔木约230公里,这里是辽阔的霍霍西里,几百米宽的河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沙洲,人和车马都要从冰上走过。
从霍霍西里到唐古拉垭口的数百里地带,是广阔的亘古荒原。唐古拉山脉的山峰,自西向东,透迤排列,看上去都不高,但是在雪线以上,全都被白雪覆盖着。
大家感到,冬季的高原,白天有阳光照射,还算暖和,晚上帐篷里气温骤降,皮大衣、衣裤,凡是能盖的东西都压在被子上,还是睡不热,估计是摄氏零下40多度。
由于白天旅途疲劳,大家还是酣然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任启明被冻醒了,他把头伸出被窝一看,帐篷已被风吹倒,人们都被大雪埋住了。他急忙叫醒大家,起来清除被子上的积雪,整顿好行装继续前进。
他们不但要走路,而且一面走还要一面做测量、记录、绘图等了解地形的工作,所以有很多地方他们就不只是顺着一条路直往前走,而是在有些地方要找出几条路来,然后选择一条比较好找路线走。他们实际上走过的路,就要比后来公路的路线长得多了。
探路的人们有时走在盐碱遍地的滩里,白色的碱硝腐蚀了每个人的鞋袜。有时走在一片明镜似的冰场上,人和牲畜一抬脚就跌跌爬爬的摔跤。有时走在一片白茫茫的雪野里,白光刺得人们的眼睛患了雪盲症。
然而,能这样的向前走也就算万幸了,路上如果碰上各种悬崖陡壁或深沟等天然障碍,那就得费上不知多少汗水,才能一尺一寸地计算着前进的里程。有时大车得用人架着走,有时所有东西都得卸下来由人背着走,有时人挽着绳子往上拉车,有时又得挽着绳子往下放车,有时得花整天的时间打冰挖雪,有时得用整夜的时间搬石垫土。
所以他们都说:“这不是探路,这是探险。”
到了达布增河口的时候,他们遇见200多米长的一段石崖,一面是立陡的峭壁,一面是无底的深谷,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只有野羊才能走的斜坡,这怎么能过大车呢?
这些和山峦斗争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们,终于想出了异想天开的妙法:他们先人扶着人把东西一件一件地背过去,再把牲口一个一个地用绳子围起来,前后牵护着慢慢地送过去。然后又把大车的轮子拆下来,一只一只地扶着滚过去。最后用长绳子绑着大车的辋板和轮轴,9个人爬在石崖的顶上扯着绳子,前面再用人扶着车辕,后面人护着车尾,大车象吊在空中一样,一步一步地吊过去了。
探路队下桃儿九,过安多,进入羌塘草原,又走了几天到达了聂荣宗。
任启明他们边走边绘制地图,历时64天,终于在1954年1月23日来到藏北重镇黑河。青藏公路终于探通了。
任启明即兴赋了一首诗:
怒江源头水悠悠,车到黑河方解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大夏窃神权》《大明:嘉靖修仙啦》《渣攻改造,BE改写HE》《晋末长剑》《了了》《超时空快递》【全本书屋】《天人图谱》《乃木坂的奇妙日常》《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