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雪域通途:青藏公路建成通车》最新章节。
第9章修建从格尔木至雪水河段
筑路大军刚出了格尔木不久,向南32公里处的昆仑山下,有个叫“艾家沟”的沟口。
大家站在格尔木向南望去,巍峨的昆仑山挡住了他们的视线。远看这些连绵不断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出一种焦黄而发红的颜色,透过天空的蒸汽,它们都仿佛在大家眼前不住地旋转着。
青藏公路就要从那些高悬的群山里穿过去。在公路进口的地方,就是艾家沟。
大家走近仔细看,这艾家沟就是格尔木河从昆仑山里倾泻出来的地方,这里真像是一座昆仑山的天然大门一样,两岸尽是参差不齐的陡峭的悬崖,悬崖下面紧紧地夹着许多条湍急的流水,公路就必须从这个大门旁边的悬崖上爬过去。
大家感觉,这里的地质条件十分恶劣,刚出师不久的修路大军便遇到了困难。
大家看到,这里遍布着被西北人称为“燎焦石”的天然盐碛石。炸药对这种岩石发挥不了威力,只能靠人用十字镐狠劲儿地砸,才能一点一点挖开来。
慕生忠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组织了大会战,参加会战的3队人马各自铆足了劲儿,不甘落后。一日三餐是盐水煮面疙瘩,渴了趴在河边喝一口带泥的雪水,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0个小时,甚至夜幕降临后队员们也不愿意收工。
结果,他们比预定的日期提前了一个星期完成任务,队员们好不兴奋!
然而,过了艾家沟不久后,民工们被一种奇怪的病缠住了。他们轻者腿上生起一块块紫斑,重者整个腿部肿烂流脓。
慕生忠看到这种情况,就连身经百战的他也傻了眼,逢人便问这是什么病症,可是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
慕生忠心疼病号,叫山下运上来半汽车的萝卜给病号们尝口鲜,就是这半车的萝卜,救了所有病号的命。
原来,工人们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再加上没有新鲜蔬菜,导致维生素缺乏,他们是得了败血症。
慕生忠感到,自己作为一军统帅,这次教训是沉痛的,他在作了深刻的反省后召集全体人员,郑重宣布:“以后不再搞会战、竞赛一类的事情。”
慕生忠同时还制定出十几条劳动生活纪律,如晚上睡觉枕头垫高,防止呼吸窒息;白天干活不能用力过猛;走路不准跑;休息时不准追打嬉闹等等。
慕生忠还宣布,将艾家沟改名为“爱己沟。”
跨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两大山系的南线,青藏公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河网密布,沼泽绵延不绝,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永冻土层深达12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不足海平面的一半。
因为是高原,温差实在太大,中午热到汗流浃背,到晚上呼出的气还会结小冰碴子。因为天气冷,很多人都蒙着头睡觉,早上起来呼出的气附在被头上都结成冰碴子,一床被子有十七八斤重。
当时所谓帐篷,也就是用几根木棍捆扎成人字架立起来,上面架上一根长木再盖上白布。到了晚上风很大,那布四面透风,根本就是个摆设。
他们扎好帐篷,就把路上拣的那些牛马粪堆起来,然后用羊皮口袋做鼓风机吹风帮助点燃,上面架着一个十几个人吃的那种大铁锅,从周围的阴洼地带挖来冰雪丢进锅里,等冰雪化成水,除去上面的草渣儿,就可以放炒面了。
当时的伙食主要就是炒面。不过在这样的荒漠上,粪便也是稀罕物,要是拣不到粪便烧火,大家就只好用雪水拌着炒面吃。
在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在极度缺乏人力、物资的条件下修筑公路,真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斗。
1954年2月28日上午8点,100多台十轮大卡车,满载着全部武装的工兵二团,经兰州黄河大铁桥,雄赳赳地向青藏高原进军。
当部队前进在昆仑山时,不少战士就产生了高原气候反应,头晕、头疼、呕吐。有的驾驶员也有反应,这对车上的战士来说,有很大的危险。
团长命令,下车徒步翻越昆仑山。
楚玛尔河是他们施工的起点。春天的楚玛尔河冰冻还没有化完,有水有冰,要想过河,就得破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末日杂货铺[经营]》《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微信读书】《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从鱼》《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仗剑独行斩鬼神》《回到过去做财阀》
天才一秒记住【新起点小说】地址:xqd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