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小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黄二柱子在上清宫土匪山寨的生活,开始了!
晚上住的是大通铺,靠墙用木板打造的一长排床铺,连在一起睡觉也在一起,以前二十几个山寨喽啰山寨老大白额虎和钱粮师爷老秀才,特殊情况有单独的房子居住,其余都是住宿在一起。
早上天不亮,估计距离天明还有一个多小时,山寨功夫较好的架梁银枪太保徐大个子,就吆喝大家一起去练武术了。
上清宫大殿前的平地上,三十几个人中,像年纪大了的老秀才、林老汉起来后扭扭腰摔摔手,围着大殿转转看看,其余二十几个人,有拿长矛的,有用竹子和木棒的,跟着山寨架梁银枪太保徐大个子学习长枪术。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
徐大个子带领喽啰们训练的是江湖上流传下来的追魂十三枪,套路中有十三种枪法,故名为十三枪。擅长于刺,挑,劈,扎的反复运用。十三枪同时也是武士在比武场上的较量兵器。历史上就有岳飞枪挑小梁王的英雄事迹。常见的动作有,拦拿扎,刺枪,云枪,绞枪,点枪。
拦枪、拿枪、扎枪、刺枪,云枪,绞枪,点枪是追魂十三枪的主要特点;其结构完整,框架独特,其中扎枪的动作有十三式,故名十三枪。枪在武术器械中属长器械,在古代兵器中被誉为“百兵之王”。枪是诸兵器中较难练的一种器械,特别是练入妙境极难。
练武之人常说“年刀,月棍,一辈子枪”,说明了练枪的难度。
舞枪弄棒一个多小时,天大亮了,老秀才及时来到大殿前的平地前,站到大殿的台阶上,安排今天白天到晚上上清宫山沟外边的明暗两路岗哨,两班倒换一轮两个时辰,下班接上班,下班不到上班不许走;两路下山采买探路的探马梁,其余昨天干啥今天继续。
最后来一句:“所有人都要用心干活,一会我要安排人督查,干不好家法侍候。二柱子,我这里有急事,跟我走。”
开始,黄二柱子以为要自己给老秀才做督查,到老秀才住的地方才知道,是让他写字的。
“来来来,二柱子,写几个字我看看。”
写毛笔字黄二柱子还能凑合,写不好;想写出来大明朝严嵩、董其昌那样的毛笔字不能够,但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黄二柱子,还真正地练过几年毛笔字,写过十年大字报,大小字都写过,写不老好不怯场。
老秀才拿出一张宣纸,一块徽墨,一只湖笔,一只歙砚。
“来来,二柱子,认得这几样东西吗?”
“认识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呀?”
“哈哈哈,年轻人,肤浅了,我这是宣纸、徽墨、湖笔、歙砚!真正的文房四宝。”
精神旺盛,谈性上头、滔滔不绝地讲起文房四宝的由来、产地、质地、配套设施等等等等!
文房四宝是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辞海》说法的模糊之处在于:“一名《文房四宝谱》”的作者是谁?是另有他人?还是苏易简(958—997年)本人?如果是苏本人,那么“文房四宝”一辞就当是苏易简提出的。但像《丛书集成》等收录苏易简著作的各种文献中,皆以《文房四谱》为书名,而未见注明《文房四宝谱》作者为苏易简者。
也就是说,“文房四宝”一辞与苏易简的著作名称,并无直接的原词转用关系。苏易简不是“文房四宝”一辞的直接发明者,这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为苏易简《文房四谱》一书做提要时有所记载:“《宋史》本传但称文房四谱,与此本同。尤袤《遂初堂书目》作《文房四宝谱》,又有《续文房四宝谱》。考洪迈《歙砚说跋》,称揭苏氏文房谱於四宝堂,当由是而俗呼四宝,因增入书名,后来病其不雅,又改题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