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2班的小小少年们

第34章 班里的民族大团结

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五12班的小小少年们》最新章节。

学校里来了省民族博物馆及区民宗局的“客人”,局长、馆长不仅对学校全体师生致以了诚挚的问候和祝福,还分别为学校颁发了“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学校示范点”牌匾。

学校与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签约,将开启了“校馆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在孩子们心底撒下“民族团结种子”。

学校还要组织举行一个“校园民族文化汇演”,要求各班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准备,拿出有民族特色的才艺来。

回到班级,雷老师神采奕奕的告诉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和谐团结友爱的一家。”

说到少数民族,全班同学投向了以前是在农村小学就读,因为父母进城务工,进了实验二小的冯显博和张元花,他们俩是苗族。

“我们实验二小每年都会组织各路文艺人才社团表演,比如开场气势磅礴军乐队演奏、古典吉他弹唱《栀子花开》、酣畅淋漓的斗牛舞……

而这次,是以我们少数民族为代表,但是,这些民族表演需要大家知道渊源,冯显博,张元花,你们可以说说你们自己民族吗?”雷老师和同学们期望的眼神看着他俩。

在班上从学习落后生到大进步,主要得到学习委员王礼齐帮助的冯显博站起来。

“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我们苗族的祖先是蚩尤,几千年前,与黄帝的炎黄部落逐鹿大战,战败落被迫举族从当时的中原之中心直米米力向南方迁徙,也让我们苗族千年来颠沛流离,多次迁徙,远走人烟稀少的凉山高寒处……

我妈妈哼唱祖辈留下的歌,唱道:太阳出来普照大地,扶老携儿朝前。

旧社会,我们苗人们的茅棚一次次被烧毁,亲人一次次遭到杀戮;来到我们贵州高原,高寒苦凉,为适应环境,我们用银杀毒消炎;养牛耕种,牛角梳梳头;朱砂辟邪。

我爷爷告诉我说,我们苗族要永远感谢感恩党,因为解放前,我们苗族还只能靠撵山狩猎度日,而且大都没有户口。

解放后,我们苗族才分得了土地,开始改变了在深山漂泊居无定所,从阴湿的深山老林里接出来,成立了新的聚族而居的村寨,我们苗族群体结束了四处飘泊,居无定所的历史。

配上银光闪闪的项圈,身穿绚丽多彩的服饰。色彩鲜明的蜡染绘成的红白蓝披肩上摆。

大山里竹子是天然的乐器原材料基地。有了大山里的竹子,芒筒是用优质竹干细细挖空制成,

制成大小几种供大人小孩共用。根据芒筒的大小不同,全家男女老幼出动,芒筒这种乐器不但简便且实用,而且有吉祥蕴意,几乎每一个气都有几支芒筒。

苗家人世世代代都用它来陪伴生活,一看到它就想到快乐和吉祥的乐曲。

我们苗族佩戴出白花花的银饰,将醇香米酒装在牛角杯里给苗族敬酒舞中有一个显著的俯身旋转敬酒姿态,不变的那个低身下俯,侍奉主人的舞姿,今天虽然演变成了欢乐的舞蹈。

一个布依族村落。这里的老百姓坚信,自己就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藤甲兵”的后裔。据当地人的族谱记载,18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身穿“布调”(布依语,意为藤衣、藤甲),在原始森林里狩猎,同时,也依靠身上轻便的藤甲在防御外族侵扰的战斗中取胜,过着富足安定的生活。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七擒孟获”时,孟获为了对付蜀军而求助的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正是如今生活在歪寨的布依族同胞的先祖。乌戈国的这些“藤甲兵”曾大胜诸葛亮,后中计被烧死在一个山谷里。未被烧死的“藤甲兵”辗转迁徙,来到贵州大山深处,在今歪寨村一带扎根。

“藤甲兵”带来了制作藤甲的技术,这门古老的技术至今仍被歪寨村民保留着。一套藤甲由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组成。制作藤甲,要经过采集、编制、浸油等工序,一般要用3个月的时间。

制作藤甲最难的环节,是选藤这道工序。青藤生长在歪寨村四周的高山上,新藤不能用,只能选择生长期在两年以上的青藤。

为了保持藤甲的坚固性,藤梢也不能使用。青藤采集下山后,经过修剪整理,需要用当地特产的草药进行浸泡,达到防虫防蛀的作用。如此反复,经过数月的日晒和晾干,青藤才能成为合格的材料,编制藤甲。

做好的藤甲,要用桐油反复浸泡数次才能使用,这样,藤甲才能经水不沉,刀箭皆不能入。如今,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等机构都收藏着来自歪寨村的藤甲,向世人展示着我国古代藤制盔甲防御武器的历史。

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表演者都是普通的农民,戏装是简单的战裙,一般分两色。白色为正面人物,蓝色为反面人物。表演者手拿短小木制兵器和扇子,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以高亢的声调展开剧情。

据嘉靖《贵州通志》等文献记载,至迟在明代中叶,贵州已有了傩的滑稽活动。但直到清初,才对地戏方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贵州通志》记载:“土人所在多有,盖历代之移民。在广顺、新贵、新添者……岁首则迎山魈,逐村屯以为傩,男子装饰如社火,击鼓以唱神歌……”。看得出,地戏是当年为排遣单调的军旅生活而在大明帝国军中广为流行的娱乐。有关资料显示,很久以前,屯堡人的地戏用具用的是真刀真枪,是为了让久未打仗的屯军保存斗志。

在地戏表演中,“脸子”是地戏最关键的道具,在屯堡,雕刻“脸子”的艺人有很高的地位。据说当地雕刻“脸子”有名的艺人,在人们心目中,他们身上的种种绝技有如神助,刻出的面具仿佛吹口气就能活过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新起点小说】地址:xqd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怀娇 其他 / 全本
怀娇
白糖三两
被誉为世家望族之首的魏氏声名显赫,嫡长子魏玠品行高洁,超尘脱俗,是人称白璧无瑕的谪仙,也是士族培养后辈时的楷模。直到来了一位旁支所出的表姑娘,生得一副祸水模样,时常扭着曼妙腰肢从魏玠身前路过,秋水似的眸子频频落在他身上。这样明晃晃的勾引,魏府上下早就看不下去了,好在魏玠是端方君子,对此只视而不见,不曾有过半分动摇。薛鹂年幼时曾被人相救,此后便倾慕那人多年,只是她出身低微,自然要使尽浑身解数向上爬,
56万字一年以前
替代品 其他 / 连载
替代品
半截白菜
人人都说闻家小叔闻敛是退而求其次才选择夏言的。毕竟她有那么一个优秀耀眼的姐姐。夏言却成了闻敛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在一起这一年又一年。夏言在闻敛身上求不到永久的爱,等不到他低头。于是设计了一场惊天逃亡。2年后,闻敛摇下车窗,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眉眼宛如从他脸上印出来似的。他让保镖拦住那踩着高跟鞋,穿着旗袍的女人。咬牙逼问:“谁的?”夏言轻笑,眉眼温柔疏离:“我儿子,他姓夏。”他姓夏。夏言往前走
53万字一年以前
仙工开物 其他 / 连载
仙工开物
蛊真人
火山中,先贤大能遗留的机关仙宫,渴望着后继者。母亲舍命争取,获得仙宫宝印,临终托付宁拙。我佛心魔印!渡己为佛,渡人成魔。掌印者,轻刻心印,驭机关若羽。众人御之,神疲意重;宁拙则以一纵万,轻盈若舞。宁拙:“娘,孩儿一定不负您的嘱托,取得那仙宫!”正是:仙偶通灵秘,工巧合至理。开宇出新境,物华与天齐。古钟传法度,月下舞清辉。真身具万象,人间谁与敌!
59万字4个月前
假惺惺 其他 / 全本
假惺惺
刘水水
什么爱不爱的,听了想吐徐恪钦x郭啸薄情寡义美人攻x死心塌地壮受筒子楼里来了个任人欺负的傻子,徐恪钦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让他走,他不敢跑,让他站,他不敢坐,让他在原地等,他就老老实实淋着大雨等徐恪钦回来傻子对徐恪钦的话言听计从傻子成了徐恪钦的小尾巴傻子费了好大劲儿才考上大学跟徐恪钦一个城市大学毕业,徐恪钦要去很远的地方,傻子问徐恪钦:真的要走吗?不能带他去吗?徐恪钦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冷淡:不能攻比任
49万字一年以前
换巢鸾凤 其他 / 连载
换巢鸾凤
不止是颗菜
雪竹入宫三年未见天颜,困于偏僻冷宫无人问津。踏出冷宫的那一夜,宫城内哭喊喧嚣,宫娥内侍仓皇窜逃。炙烈火光簇簇照耀下,一身染血玄甲的少年将军收缰勒马,眉目英挺。他居高临下,望着衣裳单薄、仿若风可吹折的前......
3万字3个月前
九章吉 其他 / 全本
九章吉
明月珰
公主之女长孙吉。喝茶只喝一年产几斤的大红袍。穿衣不能带刺绣,内衣必须要云棉,鞋上必须缀宝石。住在京城四大名园之一的宁园。出行马车足有别人家堂屋大。虽然貌美,但实在身娇病弱。她娘亲晋阳公主毕生的心愿就是能把这个麻烦精女儿嫁出去。六元之才陆行。什么茶都喝,什么水都行。衣服常年磨损袖口。住在京城东阳坊,堂屋也就华宁县主的马车大。出行得去租赁马匹或者毛驴。虽然有才,但实在穷酸。他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要求很高
107万字一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