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spanclass="xx1"9.4增长模式转型失利带来的恶果/span
粗放的经济增长虽然依靠高投资和高消耗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产值的高增长,但其消极后果从21世纪初期逐渐凸显,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更是严重恶化。
第一,粗放增长的不良后果,首先表现为土地、淡水、能源及其他稀缺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加速恶化。
中国作为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禀赋不宽裕、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本应采取尽量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发展模式,然而我国的实际做法恰恰相反,不惜大量耗费资源来维持高速增长,使资源过快衰竭。即使能够由国外贸易输入石油、矿石等资源,也因为采购量过大而使世界市场价格飙升,本土企业的成本激增。
表9.2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数据来源:史斗、郑军卫:《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第15期。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我国GDP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1.6%,而资源消耗在世界资源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例却成倍地高于上述GDP的比例(见表9.3)。在某些地区,空气、水源和土地等污染已经严重到无法达到保证人类生存基本要求的程度。
表9.32012年我国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比重(%)
数据来源:徐绍史:《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2014年4月2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中国人大网,2014年4月21日。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和相关机构编制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由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中国生态环境在21世纪初的十年里持续恶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2000年的8.16亿吨上升到2004年的32.56亿吨,其中4.5亿吨未得到处理。淡水污染十分普遍。在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的968个月控地表水监测点位中,大部分河段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其中,水质良好的Ⅰ类点位只占3.4%,轻度污染、经常规处理可以生活饮用的Ⅱ类点位占30.4%,遭受污染、经过处理后也可以供生活饮用的Ⅲ类点位占29.3%,Ⅲ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水水源和不宜人体直接接触的Ⅳ类和Ⅴ类点位占36.9%。在全国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优良的监测点占10.8%,良好级的占25.9%,较好级的占18.0%,较差和极差级的占61.5%。在全国470个城市中,酸雨城市占比29.8%。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4.9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0.6%。
上述公报还指出,空气污染的情况极其严重,在2012年开展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地级以上161个城市中,只有舟山、福州、深圳、珠海等16个城市达标,其余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145个城市全都超标。首都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145.43%。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的状况也未可乐观。例如,华北平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但是多年来,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西等省都在大力发展高度耗水的煤、钢、汽车等工业。河北一省就投资建成超过2.5亿吨钢的生产能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耗费和高成本、高污染的小型冶炼装置。即使规模较大、技术条件较好的钢厂生产1吨钢也需耗水16吨。在地上水不能供应的时候,就用开采地下水来弥补。2001年8月发布的一份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测量报告显示,华北平原的水位下降得比早先报道得要快。超采已经大大掏空了浅层蓄水层。这就迫使掘井者转向深层蓄水层。该报告说,河北省深层蓄水层的平均水位在2000年一年里下降了2.9米;该省一些城市的水位更是下降了6米。由于深层蓄水层是不能再补充的,随着华北平原深层蓄水层的耗尽,该地区正在丧失最后的水储备,最后一块安全垫将会消失。有些企业还为了节省处理成本和逃避监督检查,将工业污水用渗坑、渗井甚至高压水泵直接注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源被严重污染的致命危害。
显然,中国领导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进展缓慢的消极后果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将无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后代交代。”
第二,投资与消费结构的扭曲,造成最终需求不足和一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粗放增长方式长期持续造成的资源误配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结构失衡。由于采取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反复出现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问题。1993~1995年期间,投资率再次提高到40%以上,居民最终消费率则下降到45%以下的水平。“十五”(2001~2005)计划要求2001年把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率控制在35%左右;然而实际上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投资率非但没有降低,反倒提高了,消费率非但没有提高,反倒降低了(见图9.2)。
图9.2中国的消费率和投资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投资率的飞速提高在促成生产能力高速膨胀的同时,压缩了国内市场的最终需求,造成了一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从21世纪初开始的重化工业投资热潮,从钢铁业开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产能过剩的产业。这样,在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政府按照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不同产业“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方针,要求对“过热产业”的“过度投资”进行清理和控制。但是,这种行政性的调整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这促使国务院在2006年3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文件指出,“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而且“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在这些领域继续上新的项目,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企业关闭破产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据此,国务院提出了“加快产业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的任务,要求各地区、有关各部门“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
关于各级政府如何推进结构调整,《通知》原则规定为:“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积极推动。”但实际上,由于随后一段时间无所作为,结构调整依然是依靠各级政府用行政手段进行的。
而各级政府天然地保护本地企业,特别是自己拥有的国有企业。于是出现了产能愈压愈多的怪现象。根据国务院提供的数字,到2012年年底,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72%、73.7%、71.9%、73.1%和75%的低水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真灵九转》《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大宣武圣:从练功加点开始》【耐看小说网】《破云2吞海》《种花家的兔子[星际]》《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空间渔夫》【小紫书】《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