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起点小说】地址:xqdxs2.com
第五章:糖尿病自然治疗与辅助措施(1)
一、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不论病情轻重,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疗法的目的在于摄入仅够维持机体正常需要的糖类,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促进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使尿糖消失,从而有效地纠正糖代谢紊乱。可以这样说,科学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但能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也可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疗法的原则
目前,中外医学专家均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为高糖类、低脂肪的饮食。此外,中医要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全面、多样化、富有营养。因此,用饮食疗法治疗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饮食营养应全面,不可偏食。除了机体所需的热能外,还要考虑劳动和活动所需的热能。因此,必须进食足够的热量和必要的营养素。除了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主要营养素之外,饮食中还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2)因类型、因人而异。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对II型糖尿病患者,首先的任务是减肥,降低饮食中热能的摄入量。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给予低热量饮食,使体重降低,达到标准体重。对I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患者,饮食限制可适当放宽,其碳水化合物不可过低,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达到理想体重。同时,还要掌握好饮食与胰岛素及活动量三者的关系。根据活动量的增减,灵活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饮食和餐次。
(3)严格计算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没有必要限制糖类。按总热量定时定量分配饮食,不可任意增加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少食多餐,分次进食。特别是I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应定时加餐,可分为4—5次进餐。
(4)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吸收速度快,可导致血糖升高,但水果中含有较多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然后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
(5)增加食物纤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食物中要适当地增加纤维的含量,应尽量用一些吸收慢的食物为主,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除非病情需要或发生低血糖,一般不用迅速吸收的糖类食物,以防血糖迅速升高。
(6)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以符合病情的需要。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一般以蛋白质15%,脂肪20%—25%、糖类60%—70%为标准。严格控制动物脂肪,以免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并发症发生。蛋白质要足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适当放宽。一般主张提高糖类、降低脂肪、足量蛋白质、富含纤维的饮食结构。
各类营养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糖类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糖类(葡萄糖、核糖及细胞内脱氧核糖)、双糖类(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糊精、果胶)三种,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多糖类的食物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热能供大体各组织器官需要;另一部分合成糖原储存到肝脏和肌肉。
糖类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糖类供应充足,可节约蛋白质的使用,并防止机体过度地动用脂肪。同时,糖类还是构成神经和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主要器官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在体内以葡萄糖及糖原形式存在。
在机体需要能量和组织供氧充足时,人体摄入或自身合成的葡萄糖才能被氧化分解,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水从肾脏排出。正常人饭后血糖升高有一个幅度,饭后1小时最高不超过9毫摩尔/升,饭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之所以会如此,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随血糖的变化增减。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衰老或耗竭,致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不能有效地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了糖代谢紊乱,形成了高血糖,使从肾脏排出的糖增多,出现糖尿。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糖类摄入量控制血糖和尿糖。但原则上食谱的制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糖类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糖类含量应达到50%—60%。
葡萄糖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葡萄糖来源缺乏,机体首先必然动员脂肪代谢供给热能,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其次,在饥饿状态下,糖原分解及糖的异生作用增加,以不断补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来维持体内血糖的日常所需,则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第三,致使降糖药物不能合理应用,引起低血糖反应;第四,由于热量不足,患者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最后,脂肪异生,易致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糖类摄入量,对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必须在保持总热能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食物中糖类的含量。对于单纯饮食治疗的患者,初起每天糖类物约200克/日,待病情稳定之后,可增加到每天300克/日。对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两小时高血糖者,可适当提高糖类量,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0毫摩尔/升者,不宜采用高精类饮食。对于重型糖尿病患者,其糖类的含量也不应少于130克/日,但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糖类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有利于治疗,应结合病情的发展而定。
2.蛋白质对糖尿病的影响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总共有二十多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赖氢酸、色氨酸、苯丙氢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蛋白质是人体的生命基础,不仅是体内各组织的重要成分,并担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还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提供热能,蛋白质提供的热能约占总热能的12%—20%。此外,还是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经常处于自我更新之中。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特殊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调节仓库。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偿生理性消耗。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需要量为0.8—1.2克,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紊乱(合成受阻,分解加强,糖异生)导致高血糖症,患者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多,形体日益消瘦。如果摄入的蛋白质不足以弥补消耗,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就会出现负氮平衡。长期如此,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则生长发育不良;成人患者则消瘦、贫血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可见蛋白质对糖尿病的影响是很大的。请注意一点,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其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应补充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般蛋白质的需要量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蛋白质l克,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特别是胰岛素治疗者,可增至1.2—1.5克。孕妇、乳母、儿童更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起点小说xqd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