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表面看来,马来之军的确是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但这支军队存在着很大缺陷,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数最多的印度部队仓促成军,训练不足。英国军方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写道:“从印度开来的有些部队是未经训练的,他们的战斗力很弱。炮兵中的3个团是在战争爆发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到达新加坡的,因而没有机会用别的武器从事具有特色的丛林战训练。”
印度部队的地位介于英国其他殖民地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制领军队之间。为了防止印度部队中发生类似十九世纪中叶那次大规模叛乱,印度步兵旅的三个步兵营中都编有一个英国营。印度部队的高级指挥官和下级军官基本为英国人,也有少数印度军官,军士和士兵基本都是印度人。据日军后来调查,英军的印度部队之中,白人与印度人的比例为2比8。
如果以宗教信仰来划分英军的印度部队,印度教徒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其次是穆斯林,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在军队中延续下来的还有印度各民族中长期存在的严格的种姓制度。由于印度各种族间存在着不同的信仰,生活习惯的差异很大,加上有历史上的一些积怨,彼此之间矛盾很深,而印度部队中的尼泊尔廓尔喀人则极为厌恶印度的锡克教徒。民族成分复杂使驻马来亚的英军缺乏凝聚力。
与其他正在北非作战的印度部队相比,在马来半岛布防的印度第3军是一支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的二流部队。为了组建新军,第3军有经验的下级军官和军士被挑选出来,回到印度去训练新兵。为了填补这些遗留的空缺,上级又给第3军补充了一部分新兵和军官。很多白人军官并不熟悉印度部队下达命令时使用的乌尔都语,因此印度士兵和英国军官之间不但缺乏信任而且存在语言障碍。马来军司令官帕西瓦尔中将很不看好自己麾下的印度部队,同时对第3军军长——行伍出身的路易斯希斯(SirLewisHeath)中将的能力也存有疑问。由于对印度部队缺乏信心,帕西瓦尔在指挥作战时态度很消极。
注释:印度通用的语言之一。现为巴基斯坦的国语,在印度也被普遍使用。它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从宏观角度来看,乌尔都语可看成是印度斯坦语的一部分
注释:丘吉尔首相本人也特别不喜欢印度部队。作为一个顽固的老殖民主义者,他认为印度人在本质上变化莫测,背信弃义,其忠诚度颇值得怀疑。丘吉尔特别痛恨别人说印度部队的好话,因为他怀疑印度人在等待时机发动类似1857年那次大起义的时机。
而第3军军长希斯则认为,马来亚英军司令官帕西瓦尔根本不适合担任其现有的职务,他更适合待在办公室里制定计划而不是指挥作战。希斯的观点并非毫无道理,帕西瓦尔出身于英国赫特福德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在私立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毕业后一度在伦敦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并非军队科班出身的帕西瓦尔应征加入英国陆军。由于在战场上战绩优异,加上自身的文化素养较高,当战争结束时,以战士身份入伍的帕西瓦尔已经是步兵营长了。
列队走出营房的英军马来亚水兵分队
在战后奉命镇压北爱尔兰共和军的日子里,帕西瓦尔因表现突出颇受当时陆军大臣丘吉尔的青睐。尽管他已经超龄,但还是被推荐进入参谋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帕西瓦尔再次展现了自己在学业方面的才华,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之冠。因此他得到了在国防大学进修的机会。上级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参谋军官,并举荐他在总参谋部工作了一段时间。1936年,帕西瓦尔以上校军衔担任马来亚驻军参谋长期间,仔细研究了当地的防务并草拟了作战计划。这是他后来被任命为马来战区司令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僚们普遍认为如果一帆风顺,帕西瓦尔迟早会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帕西瓦尔一度担任过赴法国作战的英国远征军参谋长。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他正担任第43师师长的职务。远征军返回英国本土后,帕西瓦尔被调往负责英国沿海防御的第44师当了几个月的师长。不可否认的是,帕西瓦尔是一名善于战略策划的优秀参谋人员。但他绝不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和卓越的战地指挥官。一个英国历史学家后来这样写道:“他(帕西瓦尔)不仅有整理档案书籍的才能,同时,对于任何问题他都能够书写出简洁的备忘录,事实上,只要与军队无关的工作,他都能够干得有声有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穿进同人文怀了影帝的崽》《仗剑独行斩鬼神》《每月一亿游戏金》《馥欲香片》【我读屋】《龙藏》《邪神竟是我自己》《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我靠弹幕成为柯学传奇》【全本书屋】
新起点小说【xqdxs2.com】第一时间更新《堡垒的陷落:新加坡之战》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