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起点小说xqd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6章炊事班长奋战在工地
1981年底的一天,王海印迎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跨进了连部的房门。
王海印庄重地说:“报告,咱们连快要执行施工任务了,战士们要出大力流大汗,可是,眼下炊事班的工作老上不去,我心里实在着急!想来想去,我决定毛遂自荐到炊事班里当班长,请支部考虑我的请求。”
王海印是河北临漳县人,父亲从小就教导他:“做人,不能事事光想着自己,要时时惦记着别人,世上什么东西最贵?一不是金子,二不是银子,是人品。”
王海印参军时,父亲又嘱咐他:“一片树叶有向阳的一面,也有背阴的一面,你到了部队上,要跟那些好样的学。有累活和苦差事要抢在前边,省得让后边的同志们戳脊梁骨。”
现在,指导员陈金龙看到王海印那着急的样子,就让过一只凳子,递给他一杯热茶,然后对王海印说:“坐下谈,坐下谈嘛。”
这些日子,连长海兴禄也正和指导员为特色新的炊事班长而费心思呢。现在,王海印这样自报奋勇找上门来,海兴禄心里感到很高兴。
但海兴禄却故意说:“你放着好好的文书兼军械员不当,却自荐去当炊事班长,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王海印说:“连长你想想看,咱们连的炊事班6年竟然换了5个班长,这几年连里的工作就是因为炊事班拉后腿,咱们就一直评不上先进党支部。再说,原任班长已经退伍离队了,那里的担子重,我做为一名党员,应该去挑这个重任,而且,这样也利于培养新选上来的文兼军械员。”
连长和指导员相视一笑,指导员对王海印说:“你这种求战的心情我和连长都能理解。俗话说,炊事班的伙食是连队的‘半个指导员’嘛,老班长一离队,确实需要有一把硬手去接替他的工作。可是小王你想过没有,炊事班工作要比你干文书一脏二累三琐碎。常言道‘一人难称百人心’,有些人认为‘炊事员是伺候人的活’,可你……我说这些并不是不信任你,而是让你好好掂量掂量。”
连长说:“指导员这话说得很实在,现在有些同志工作挑肥拣瘦,说当炊事员丢脸,你毛遂自荐真是难能可贵。可是,军中无戏言,你可要认真考虑一下。”
王海印说:“不,我早就考虑好了。现在我就交出我的‘军令状’。”说着,王海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好的信笺,双手交到连长面前。
王海印坚定地说:“我到职后,保证3个月改变炊事班的面貌,如果3个月后面貌依旧,那就请党支部撤销我的班长职务。下到班里当战士。”
指导员上前拍着王海印的肩膀说:“海印同导,我从心眼里感激你能为连队分忧。共产党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抢困难、挑重担。我代表党支部收下你的‘军令状’,晚上开过支委会后,就马上上报营党委下命令。”
王海印一下高兴了:“感谢组织的信任。”
连长也笑了:“看把你高兴得那个劲儿。不过,我可告诉你,只准演‘借东风’,可千万不能唱‘失街亭’啊。”
王海印刚到炊事班的时候,对烧火做饭的确是个外行。但他坚信连长对他说的:“凡事开头难,踢开前三脚就好了。”
每当老炊事员烧火的时候,王海印就主动上前“打下手”,反复琢磨火旺又节约煤的诀窍,他还动手改进了炉灶。
老炊事员和面用碱的时候,王海印先站在一边学习,注意操作要领。看清门道后,一个月他就能用面粉制作20多种主食的新花样了。
王海印发现择菜、切菜工作量大,他就尽量把这个差使揽下来。早饭、午饭后,大家都有一段休息时间,但王海印利用这个时间择菜、切菜,当大家都来上班的时候,他已经把菜都切好了。
王海印在学习炒菜时,总是请大家在旁边评论指导。这样不久以后,王海印就把墩、案、灶、勺的一般技术都学会了。
王海印听说后勤处炊事班长田长富能用西葫芦、辣椒、茄子、黄瓜、豆角做成五六十种好菜,颇受大家的欢迎。他就几次到田长富那里拜师学艺,向田长富讨教,学会了这些菜肴的配制和烹饪技巧。
王海印听说《大众菜谱》专讲做菜的技巧,他就自己掏钱把这本书买来,一个一个地试着做。
战士们都说:“从王海印当上炊事班长以后,这饭菜吃着味道出奇地好。”
王海印还仔细做调查,弄清了全连战士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有汉、回、蒙三个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口味也各不相同。
在主食上,全连26个人爱吃大米,48个人爱吃面食,另外的人两样都爱吃。针对这种情况,王海印就和全班商量,做到每顿饭主食都不单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普趣阁】《当医生遇到法医后》《我是一颗武装卫星》《上流玩法》《炮灰的人生2(快穿)》《游戏搞到一个亿》【溜达小说】《官人官色》《重生之长孙皇后》